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《论语说解》之学而第一(八)
发布日期:2010-04-28   点击:

原文:

⒈8子曰:“君子不重(1),则不威(2);学则不固(3)。主忠信(4)。无友不如己者(5)。过则勿惮改(6)。”

注释:

(1)重:厚重。(2)威:威望,值得人尊敬。(3)固:坚固,坚定。(4)主:自明,或“以……为主”。(5)无:通“毋”,不要。友:交结朋友。(6)过:过失。勿:不要。惮(dan4):害怕。

译文:

孔子说:“君子不自重,就没有威望,学问就不会坚定。应该明白忠信的道理而且坚持忠信。不要与修养不如自己的人交结为朋友。有了过失不要害怕改正。”

朱注:

子曰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

(重,厚重。威,威严。固,坚固也。轻乎外者,必不能坚乎内,故不厚重则无威严,而所学亦不坚固也。)

“主忠信。”

(人不忠信,则事皆无实,为恶则易,为善则难,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。程子曰:“人道惟在忠信,不诚则无物,且出入无时,莫知其乡者,人心也。若无忠信,岂复有物乎?”)

“无友不如己者。”

(无、毋通,禁止辞也。友所以辅仁,不如己,则无益而有损。)

“过则勿惮改。”

(勿,亦禁止之辞。惮,畏难也。自治不勇,则恶日长,故有过则当速改,不可畏难而苟安也。 程子曰:“学问之道无他也,知其不善,则速改以从善而已。”程子曰:“君子自修之道当如是也。”游氏曰:“君子之道,以威重为质,而学以成之。学之道,必以忠信为主,而以胜己者辅之。然或吝于改过,则终无以入德,而贤者亦未必乐告以善道,故以过勿惮改终焉。”

说解:

要学习君子之道,就要自重。怎么叫做自重?就是不断修养自己,使自己的道德厚重。德厚则可以大度宽容,德重则可以守道不移。人不自重,就不会有威望,甚至招来侮辱。不能大度宽容的人,很容易把自己的好恶和意见强加于人,而不能理解别人。强加于人,虽然可能在一时之间被人容忍,但最终难以使人心服。不能理解别人,终究会使人产生排斥之心。因此,威严不是靠强加于人获得的,而是要使人自觉自愿地听从,使人心服口服。守道不移,意思是说知道本性,明于道义,正样才能坚定地守道。只有这样,才知道学什么、怎么学,而不至于在是非对错面前左右摇摆不定。

什么叫做“主忠信”?先要明白“主”字的意思。“主”字的下面部分好比是一个盏灯,上面的一个点好比是灯火。“主忠信”是说,在自己心中点亮“忠信”这盏灯,使它照亮自己的心身,进而照亮自身周围。“主”也可以理解为“做主”,与“客”相对而言。这样,“主忠信”可以理解为“以忠信为自己身心的主人”,而一切其它事物都像客人一样,客随主便。总之,如果我们不能自己明白什么是忠信,就难以明白什么是君子之道;如果我们自己不把忠信作为身心的主人,就无法走上君子之道。忠信,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修养,然后才是对他人以及社会的期望。对待自己用“忠”来要求自己,对待别人用“信”来要求自己,有了这两个要求,何愧于心?何愧于人?

“无友不如己者”,是告诉我们交朋友之道。这不是说要我们排斥不如自己的人,而是希望我们有尚贤向善之心、见贤思齐之意。假如有不如我们的人来与我们交朋友,我们不拒绝,但是,我们应该主动去与胜过我们的人交为朋友。与胜过我们的人交为朋友,这样的朋友可以勉励我们上进、提高我们的修养,人人都应该如此,都可以如此。如果我们不主动去与胜过我们的人交朋友,而只去与不如我们的人去交朋友,那么,我们难以再提高自己,甚至可能会有骄傲、炫耀之心,所以,无益而有损。钱穆先生说:“师友皆所以辅仁进德,故择友如择师,必择其胜我者。能具此心,自知见贤思齐,择善固执,虚己向学,谦恭自守,贤者亦必乐与我友矣。”

超越了分寸,偏离了正道,所以会有过失。我们的修养不够,就必然会有过失。超越了分寸就注意纠正,偏离了正道就立刻回到正道,就不会成为错误而造成危害。“过”的正体字是“過”,如果不知悔改而继续走下去,就会造成“禍”。按理来说,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应该知道悔改,但是,事实上,我们常常会因为担心承认过失而有损于自己的名誉,结果使我们不自觉地害怕承认过失,进而害怕悔改,却不知这样会使自己的过失越来越严重,以至于成为错误,乃至成为犯罪。所以,一时的过失不可怕,可怕的是知道过失却害怕悔改。

(责任编辑:瞿佳珺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《论语说解》之学而第一(二)

下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《论语说解》之学而第一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