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十九章)
发布日期:2013-05-28   点击:

第十九章达孝章

原文:

子曰:“武王﹑周公,其达孝矣乎(1)!”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(2)。春秋,修其祖庙(3),陈其宗器(4),设其裳衣(5),荐其时食(6)。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穆也(7);序爵(8),所以辨贵贱也(9);序事,所以辨贤也;旅酬下为上(10),所以逮贱也(11);燕毛(12),所以序齿也(13)。践其位(14),行其礼,奏其乐(15),敬其所尊,爱其所亲,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(16),孝之至也(17)。郊社之礼(18),所以事上帝也(19)。宗庙之礼,所以祀乎其先也(20)。明乎郊社之礼,禘尝之义(21),治国其如示诸掌乎(22)!

注释:

(1)其:大概。达孝:被天下人通称为符合孝道。(2)述:承续。(3)修:指洒扫、修缮。(4)陈:陈列,摆放。其:那些。宗器:祭祀所用之器具。(5)设:陈设,用来准备授给象征所祭祀的人的那个“尸”来穿用。裳衣:先祖遗留下来的衣服。(6)荐:进献。时食:应时的食物。(7)所以:用来。序:按顺序排列。昭穆:始祖在中间,左侧排列二世、四世、六世,称为“昭”;右侧排列三世、五世、七世,称为“穆”。(8)爵:爵位。(9)所以:用来。辨:区别。(10)旅酬(chou2):礼仪名,众人轮流敬酒。下为(wei4)上:在下位的向在上位的长者敬酒。(11)逮(dai4):及。(12)燕毛:祭祀完毕而举行宴饮,根据头发来大体辨别年龄大小。(13)序齿:根据年龄大小来安排座次。(14)践其位:孝子高升起先祖的牌位。(15)其乐(yue4):祭祀祖先的音乐。(16)事亡如事存:为已经下葬的人做事像为他还在世的时候做事时一样。(17)郊社:冬至时在南郊举行的祭天的礼仪和夏至时在北郊举行的祭地的礼仪。(19)上帝:天神。(20)先:祖先。(21)禘(di4)尝之义:禘礼和尝礼所含包含的意义。天子在宗庙举行的夏季的盛大祭祀之礼为禘,在秋季举行时名为尝。(22)其:大概。示诸掌: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上来看那么清楚明白。

译文:

孔子说:“周武王、周公,大概可以说是被天下人普遍认为符合孝道的人了吧!”所谓符合孝道的人,是善于继承前人之志向,善于承续前人事业的人。春季和秋季的时候,洒扫并修缮好祖先的庙,摆放那些祭祀用的器具,准备好象征所祭祀的人的那个“尸”所要穿的衣服,献上当时的时令食品。宗庙祭祀的礼仪,是用来使人分清祖先顺序的;参与祭祀的子孙按爵位排列顺序,是用来区别贵贱的;给参与祭祀的人安排要做的事情,是用来区别贤不贤的;祭祀祖先之后,宾的弟子以及兄弟的儿子各自向长者轮流敬酒,用来使卑贱的人也有机会表达敬意;祭祀结束之后举行宴饮,众人根据头发来判定年龄大小,用来大体确定长幼之序。高高地升起先祖的牌位,举行祭祀礼仪,演奏祭祀的音乐,敬重那些先祖所尊贵的人,爱护那些先祖所亲近的人,这样为已经去世的人做事就像为他们活着的时候做事一样,为已经下葬的人做事像为他还在世的时候做事时一样,这是孝道的最根本原则。冬至时在南郊举行的祭天的礼仪和夏至时在北郊举行的祭地的礼仪,是用来侍奉天神和后土的。在宗庙举行祭祀礼仪,是用来祭祀祖先的。明白了祭祀天地的礼仪,明白了天子在夏季和秋季举行的盛大祭祀礼仪的含义,要治理好国家就像把东西放在手掌上来看那么清楚明白。

朱注:

子曰:“武王、周公,其达孝矣乎!

(达,通也。承上章而言武王、周公之孝,乃天下之人通谓之孝,犹孟子之言达尊也。)

夫孝者: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

(上章言武王缵大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以有天下,而周公成文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,此继志述事之大者也。下文又以其所制祭祀之礼,通于上下者言之。)

春秋修其祖庙,陈其宗器,设其裳衣,荐其时食。

(祖庙:天子七,诸侯五,大夫三,适士二,官师一。宗器,先世所藏之重器;若周之赤刀、大训、天球、河图之属也。裳衣,先祖之遗衣服,祭则设之以授尸也。时食,四时之食,各有其物,如春行羔、豚、膳、膏、香之类是也。)

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穆也;序爵,所以辨贵贱也;序事,所以辨贤也;旅酬下为上,所以逮贱也;燕毛,所以序齿也。

(昭,如字。为,去声。宗庙之次:左为昭,右为穆,而子孙亦以为序。有事于太庙,则子姓、兄弟、群昭、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焉。爵,公、侯、卿、大夫也。事,宗祝有司之职事也。旅,众也。酬,导饮也。旅酬之礼,宾弟子、兄弟之子各举觯于其长而众相酬。盖宗庙之中以有事为荣,故逮及贱者,使亦得以申其敬也。燕毛,祭毕而燕,则以毛发之色别长幼,为坐次也。齿,年数也。)

践其位,行其礼,奏其乐,敬其所尊,爱其所亲,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

(践,犹履也。其,指先王也。所尊所亲,先王之祖考、子孙、臣庶也。始死谓之死,既葬则曰反而亡焉,皆指先王也。此结上文两节,皆继志述事之意也。)

郊社之礼,所以事上帝也,宗庙之礼,所以祀乎其先也。明乎郊社之礼、禘尝之义,治国其如示诸掌乎。”

(郊,祀天。社,祭地。不言后土者,省文也。禘,天子宗庙之大祭,追祭太祖之所自出于太庙,而以太祖配之也。尝,秋祭也。四时皆祭,举其一耳。礼必有义,对举之,互文也。示,与视同。视诸掌,言易见也。此与论语文意大同小异,记有详略耳。)

说解:

帝舜的孝,叫做“大孝”,因为帝舜的孝道达到了无法称道的地步,一般人难以做到。周武王和周公为什么被天下人普遍认为是符合孝道的人呢?因为他们的孝道,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,有些人没有做到,但他们做到了。他们不仅完成了祖先的志向,而且承续了祖先的事业,这是他们能够敬重祖先的志向和事业的表现。如果祖先有志向没有完全实现,子女就此而放弃了,那么,能说对得起祖先吗?如果祖先开创了事业还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发扬光大,子女就此而放弃了,那么,能不令祖先遗憾乃至伤心吗?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,假如每个人都从自己开始创业,不能继承前人的事业,或者后人不能继承,那么,可想而知,事业是不会达到最大成就的。

祖先已经去世了,子孙能够完成他们的遗愿、继承他们的事业,当然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,还不要忘记祭祀祖先的在天之灵。祖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,同时,又是祖先之灵位平时所在的地方,这就像我们自己居住的地方需要洒扫和修缮一样,所以,到春秋两季,应该到祖庙去洒扫修缮一下。洒扫修缮是不忘祖先的体现,祭祀则表示对祖先的敬意,就像祖先仍然在世一样。摆放那些祭祀用的器具,准备好象征所祭祀的人的那个“尸”所要穿的衣服,献上当时的时令食品,这些做法,与奉养健在的父母有何不同呢?略有不同的,也只是奉养父母是时刻都需要的,祭祀祖先却是有时限规定的。

在祭祀的时候,祖先牌位的顺序不能错乱,其道理与树木不能本末倒置一样。始祖是一个家族的根,排在中间最上位;左侧排列二世、四世、六世,称为“昭”;右侧排列三世、五世、七世,称为“穆”。这种昭穆的排列,犹如枝干虽分而又相互交错,并非各自完全独立无关,他们共同尊敬着同一个始祖,共同担负着光宗耀祖的责任和义务。所祭祀的祖先在上,参与祭祀的子孙在下。所有参加祭祀的人,都是按照爵位来排列顺序的,由此区别贵贱。所谓贵,是指爵位高的人,他们的地位高而且责任大、人数少;所谓贱,是指爵位低的人,他们的地位低而且责任小、人数多。在安排祭祀事务的时候,根据贤德情况来确定,以贤德者为主,体现“任贤”之义。所祭祀的祖先,用自然的顺序来排列,合乎天道;参与祭祀的人,依照爵位高低来排列,合乎地道;主持祭祀的人,根据品德来安排,合乎人道。

祭祀祖先的仪式完毕之后,主持祭祀的宾的弟子依次向宾敬酒,体现对贤德者的尊敬与感谢;参与祭祀的子孙依次向长者敬酒,体现对长辈的敬意与感谢。敬贤则能见贤思齐,敬长辈则能尊老爱幼。孔子说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”今天的卑贱者,知道见贤思齐、尊老爱幼,来日就可能是高贵者。祭祀仪式结束之后举行宴饮,众人根据头发来判定年龄大小,用来大体确定长幼之序。根据头发来判定年龄,只能是大体判别一下长幼,以便尽量做到长幼有序,其中同样体现着尊老爱幼之意。宾主上下,和乐融融,协调有序,足以告慰祖先,足以使家族团结兴旺。

高高地升起先祖的牌位,是不忘祖先;举行祭祀礼仪,,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;演奏祭祀的音乐,是与祖先同乐;敬重那些先祖所尊贵的人,是继承先祖的遗志;爱护那些先祖所亲近的人,是效法先祖的仁义。贯穿于其中的,以一颗诚敬之心,对待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人。孔子说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能够对已经去世的,乃至对已经下葬的人,都能有一颗诚敬之心,对于现在以及未来的人还会不诚不敬吗?能够对祖先的恩德不忘怀,还会对现实中他人的恩德表示淡漠吗?“孝”字,说到其根本上,也只不过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一种自然关系而已。

《周易·序卦传》中说:“有天地然后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女,有男女然后有夫妇,有夫妇然后有父子,有父子然后有君臣,有君臣然后有上下,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。”天地是人类的祖先,祖先是家族的先祖,所以,从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”的祭祀之礼再推进一步来说,天子祭祀天地,就好比是人类祭祀祖先一样。孔子说: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”因此,祭祀天地祖先之礼,绝不仅仅是一种仪式,却有博大精深的涵义,明白了这种涵义,然后应用到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,“民德”岂能不“归厚”?天下怎会不能太平?

(责任编辑:薄其一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二十一章)

下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二十四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