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群讲座稿075:《论语·泰伯》003(2016.08.30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。今日有201群,宗来亲手逐群分段贴文,隔十分钟一大段;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;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待答,群中不答。此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是宗来自学所撰。敬学《论语》,不敢鉴评,只敢学习而躬行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愿学者欢迎,不愿者请自便。此后,若无特殊情况,不再接受加群邀请。】
8.5曾子曰:“以能问於不能,以多问於寡,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(音叫)。昔者吾友,尝从事於斯矣。”
【1】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”者,根基在于“有若无,实若虚”。自己“有能”而犹如“无能”,无自傲自满之心,然后可以“问于不能”。此非既已“有此能者”而垂问于“无此能者”,而是“虽有此能”而于他人之前,先听他人之言,而不自以为是、自以为能。
有“能”者,往往自恃其“能”而傲视他人,或强加于他人,是先存有“他人不能”之成见者,非君子之所宜也。君子者,能有独知而又能与人“和而不同”之人也。若其“有能”则独断专行,则众人不敢言、不敢行矣。“以能问于不能”,非隐藏自己之“能”也。
“以多问于寡”,则当“实若虚”。“实”者,自己所知之“多”是确实之知而无任何浮夸也;“虚”者,问于他人之时,虚怀若谷,而不可预先存有任何成见也。若先存成见,则难以“从谏如流”,而难免有时自以为是、抱残守缺,乃至有造成遗漏确实之隐患。
【2】“犯而不校”者,虽有人冒犯我,我不作计较、不报复、不责罚也。“校”之本义为“木枷”,乃是一种刑具,是故“不校”有不责罚之义。然而,“不责罚”是对“冒犯者”中之最重者,对于其较轻者则可谓“不报复”,对最轻者则“不计较”而已。
“犯而不校”,“恕”之极致也。张岱先生《四书遇》中引湛甘泉之语曰:“苟知物我之无间(音件),而万物一体,如一人之身,手足牙爪之相犯,斯无有较之者矣。”此可谓无“人我之别”者也。据此而言,他人冒犯于我,犹如我之手冒犯我之足,岂可计较?
何以谓“犯而不校”为“恕之极致”?“恕”之初也,推己及人而已,尚有“人我之别”;至于“恕之极致”,则天下人人犹如自身之手足,痛痒皆在己身,而不待于推,如此则近于圣人之德矣。至于圣人,则天地人物无非己身矣。
“昔者吾友,尝从事于斯矣”,其意曰:当初吾之友,曾经遵从此道而践行之矣。先儒谓曾子所言之“友”是指颜子,或许事实如此。然而,吾侪作为学者,不必拘泥于某一个人以解之,而以“志同道合者”解之为好,凡是同有圣贤君子之志者,皆应如此也。
8.6曾子曰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【同欤】?君子人也。”
【1】所谓“可以托六尺之孤”,是德行可信、可靠。“六尺”,谓未成年者。古之“尺”短于如今之“尺”,按当时之“尺”,成年男子标准身高为八尺左右,如“邹忌修八尺有馀”可以为证。“孤”,失去父母之孤儿也。可以托付孤儿之人,可谓真诚可靠者矣。
“可以寄百里之命”,是德能兼备。“百里”,谓方圆百里之邦国。“命”,谓政令。可以寄托一个邦国之政令者,若德不大则不足以取信于臣民,若才能不逮则不足以国泰民安。何以谓之“寄”?即使是“国君”,其臣民以及国土,亦皆非“国君”之私有者。
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”,是节操坚定不移。“临大节”,谓面对死生之际也。“不可夺”,犹如“杀生成仁”、“舍生取义”,亦即内心但存仁义,而置生死于度外也。倘若在“死生之际”、“得失面前”、“好恶之中”有丝毫怀疑或犹豫,则“大节”便有动摇之可能。
【2】德行可信可靠矣,德能兼备矣,节操坚定不移矣,是否可谓之“君子”耶?曾子曰:“此即可谓之君子之人矣。”前三句皆用“可”字,谓“君子”未必一定有“托六尺之孤”、“寄百里之命”、“临大节”之实事,却必须有此德能节操方可。
析言之,在三者之中,缺一不可,而以“意诚心正”为根本。陈祥道先生曰:“可以脱六尺之孤,仁也;可以寄百里之命,义也;临大节而不可夺,忠也。苟飞君子,孰能与此?”曾子所言者,君子之行为也;能有如此行为者,则在于君子之心性修养。
“诚于中”而自然“形于外”,是由本生末,“君子务本”。志率气,志于学,志于仁,志于道,则志正;养浩然之气,而浩气充沛,则虽在蛮貊夷狄而志不渝。是故,有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”,而后言及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。其“本”未正未固,“末”必有病。
身居国君之位者,无不欲长治久安;一国之人,无不欲国泰民安;一家之人,无不欲其家和睦;国人之中,欲弘扬儒学者亦不少。倘若自身不致力于“物格、知至、意诚、心正”,却欲长治久安、国泰民安、家庭和睦、儒学兴盛,或有一时之速效,却难免后患。
8.7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(音围)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【1】何谓“士”?历史、世俗之中,“士”有多类,然而,须知“四书五经”之“士”与历史、世俗之言有所不同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士,事也。数始于一,终于十。从一,从十。孔子曰:‘推十合一为士。’”由此可解“士”之义。
先解“事”之象。“事”由“一”、“中”、“又(右手)”三象组成,意为“遵一、执中而行”。何谓“一”?是“道”所生之“一”。非一人臆定之“一”、综合拼凑之“一”,亦非某个群体共同认定之“一”。无此“一”,则无“二三”,更无“百千万亿”。
何谓“中”?即“中庸”之“中”。此“中”由“率性”而来,此“性”是既纯且正、至诚至善之“人性”。能从此“性”而“不偏不倚、无过不及”,则能“执中”;能“执中”,则其所言所行方能“遵道而合一”。是故,此所谓“事”,是从“做事之道”而言。
再解“士”之象。“士”字“从一”,即须“遵一”;“从十”,谓上下与八方也。所谓“数始于一,终于十”,“道”不可以“数”计,“物”生而后可以“数”计,而“数”以“一”为始。所谓“终于十”,从“河图”而言也。
【2】“河图”之数,“天一,地二;天三,地四;天五,地六;天七,地八;天九,地十”也。此是由“天地之数”而言,至于“天地所生之物”则有“万”。“万物”之“万”者,“物”之“类”也。“物”者,由“人”而称之也;“人”作用于“物”,则谓之“事”。
“人”之“万事”,行“人道”也;欲所行无不合“人道”,须遵“天地之道”方可,是故《易经》以“乾坤”为“门户”,由“天地之道”以明“人道”,行“人道”而通达“天地之道”。能知此,然后可知“推十合一为士”之说。
“上下八方”为“十方”。“上下”者,天地也;“八方”者,“天下四面八方”也。“推十合一”,使天地人无不“合一”而天下太平也。《道德经》云:“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,其致之一也。”
“推”者,“人”之事也。如何“推”之?“推己及人”之“推”也。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古今中外之人无不如此,纵然不承认者,此亦是事实。“性”由“心”应“物”而成“事”,然而,人生之后,往往因为由所染而有所不同,当由“己”之“正”而使“天下正”也。
【3】“推十合一为士”,则“士”为“推十合一”之人。然而,夫子此处所言之“士”,兼言“君子”与“贤人”;曾子此处所言之“士”,则是指成为“君子”、“贤人”必备之志向与修养,故曰“士不可以不弘毅”。若“不弘毅”,必不能有君子、贤人之德。
何谓“弘毅”?《论语注疏》中包咸先生曰:“弘,大也。毅,强而能断也。士弘毅,然後能负重任,致远路。”此所谓“弘”,修养其天生之德而大之也。其德至于自身之言行无不由“正心”主之,其“心”无不由“善性”主之,此所谓“尽己之性”。
由“尽己之性”而大之,则如《中庸》所言:“唯天下至诚,为能尽其性。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;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;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;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”“士”而无此志向,足不已为“士”矣。
【4】“毅,强而能断”,何谓也?此所谓“强”,始于“坚强”,而成就“自强不息”之“强”也。“自强不息”之“强”,不可写作“彊”,前者有“四时循环而生生不息”之义,而后者则有“凭借强力以保护其既有者”之义。
孟子曰:“夫志,气之帅也;气,体之充也。”是故有“志气”之说。“毅”必有“充沛之气”而后可。“气”之可以行于上下八方者,惟有“浩然之气”,是故,孟子有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”之语。“浩然之气”者,“天地之正气”也。
“士”者,将以担当重任者,且此“重任”乃是终生之事,故曰“任重而道远”。坚强,凭借坚持,由此而生“毅力”。其初也,若无“毅力”,则难免半途而废,或一曝十寒。能“持之以恒”,且“养浩然之气”,然后能担当“重任”,且终生不渝。
【5】“士”所将担当之“重任”,由天所赋予,由“士”衷心领受之。其“重任”谓何?“仁”也,亦即“人之所以为人”之“德行”也。谓之“德行”者,“德”由“心性”而言,“行”由“践行”而言。“德行”由己,无可假借,无可替代,故曰“仁以为己任”。
何谓“道远”?既生为人,则当修养己德、遵道而行;此生未终,在人间而一息尚存,则不可谓“重任”已经完成而卸任,而且其间无须臾之间歇、休息之时。是故,曾子曰“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”。所谓“重”与“远”,亦须辨明。
使“小人”担当“士君子”之“任”,使“士君子”担当“圣贤”之“任”,犹如使力可担五十斤者而担百斤,使力可担百斤者而担千斤,如此则可谓“重”矣。若使“成德之君子”担当“君子”之“任”,犹如力能担百斤且富富有余者而担百斤,其不自以为“重”矣。
泰山脚下望山顶,其山高矣,路途远矣,然而,循其正途,脚踏实地,步步稳健,拾(音射)级而升,有何难哉?同理,人生百年,既有此人身、人心、人性,若知“人之正道”,则年年月月,日日时时而修养、践行,百年远乎哉?然而,必“弘毅”而后可。
【今晚所学,到此结束。多谢诸友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所答仅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诸君再见!晚安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