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群讲座稿099:《论语·乡党》002(2017.03.14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。今日共学者有234QQ群。所到之群,皆应邀而至;宗来手动逐群分段发文,约十五分钟一大段(第一段用时较多,故段落更大)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待答,群中不答。此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。敬学《论语》,不敢鉴评,只敢学习而躬行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若无特殊情况,不再接受加群邀请。贵群不喜欢,请移宗来出。】
10.1.2朝(音潮),与下大夫言,侃侃(音砍)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(音银)如也。君在,踧踖(因促记)如也,与与(音羽)如也。
【1】天之降雨,不因树木花草之高低而增减雨量;道之于人,不因人有贫富贵贱而改辙易弦。人之灌溉,必因树木花草之大小而调节水量;人之于路,必因平坦坎坷而步伐不同。德则一也,事则万千,据德而行事;道则一也,路则万千,遵道而行路。
“朝”谓“朝廷”,是指在朝廷之上,而君主尚未上朝之时也。“下大夫”之与“上大夫”,官爵之尊卑不同,身在其间,因其无非为国泰民安而同在朝廷任职,皆须谨言慎行而以道事君;因其尊卑不同而言语有所不同,亦是礼所应当。
“与下大夫言”,则“侃侃如也”。何谓“侃侃如”?是“和乐之貌”,即语气温和而心情安乐。“侃”字“从㐰(古文信)”,“从川”;“从㐰”,谓所言必诚而可信;“从川”,谓其言如水流而自然不息,如出口成章且刚健直率也。
“与上大夫言”,则“訚訚如也”。何谓“訚訚如”?是“中正之貌”,谓既通天理又合人情,尚且正直不阿(音饿一声)。“訚”字“从言”、“门声”;“从言”谓言所当言而无所畏惧,“门声”谓开合适度且通达内外也。
“上大夫”者,卿也,其位犹如三公、宰相,其在朝廷之言,关乎邦国大政方针,容不得丝毫偏差与不足,若“差之毫厘”,则或至于“谬之千里”,故“与上大夫言”时,不可只是“和乐”,而必“中正”,或有需要谏诤者必谏诤之也。
圣贤君子之心中,始终不会存有高低贵贱之分,是故,“与下大夫言”或“与上大夫言”之不同,非因其人之高低贵贱不同,而是关乎国家政教、国计民生,是故,“与下大夫言”时之“侃侃如”,自然而然也;“与上大夫言”时之“訚訚如”,中正谨慎也。
倘若“与下大夫言”而不能“侃侃如”,“与上大夫言”而不能“訚訚如”,乃至两者颠倒,则有高低尊卑之芥蒂,至少有此嫌疑,如此岂是圣贤君子?倘若是欺上瞒下、奉承其上而欺凌其下,则可谓奸佞之徒矣。
【2】“君在”,谓国君在朝廷之上时。“踧踖如”,谓“恭敬之貌”。“恭”侧重于外貌,“敬”则侧重于内心,故其“恭敬”乃是发自内心而自然呈现于外貌,一片真诚而毫无虚伪也;“踧踖”则是“恭敬”之呈现方式。
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踧,行平易也。从足,叔声。”既然“从足”,则与行路相关,是走路之貌;“叔声”之“叔”,本义为“拾取物品”,而“拾取物品”必躬身弯腰,故谓之“恭敬之貌”;“平易”则谓路途平坦。行走于平坦之路而躬身弯腰,是稳定而恭敬也。
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踖,长胫行也,从足,昔声。”其所谓“从足”,固然是走路之貌。“昔”为何义也?“昔”之本义为“干肉”,此与“长胫行”有何关联?“胫”为小腿之骨,“长胫行”盖行走之时小腿肌肉拉紧如干肉,因此而行走敏捷,不敢丝毫怠慢也。
惟言“踧踖如”,虽出于“恭敬”,却有紧促匆忙之嫌,故又有“与与如”之言以状之。“与与如”者,“威仪中适之貌”。“以道事君”者,在君主之前必有“威仪”,而不能有任何唯唯诺诺、阿谀奉承之态,更不必说谄媚逢迎。
“与”之正体字作“與”,《说文解字》有“与”、“與”,解“与”为“赐予也。一勺爲与”,解“與”为“党与也。从舁从与”。既然“與”字“从与”,欲解其义必当从“与”字之象入手。然则,“与”字之象无论如何难以解为“一勺爲与”。
然则“与”字之象何解?或可从“太极图”之象得其解。“与”上下各有一“一”,如同太极图中“阳中之阴”、“阴中之阳”,连贯于二者之间者,如同太极图中之曲线。“与”字貌似“太极图”,然而,毕竟并非“太极图”。
“与”上之“一”,在上者当遵之道也;其下之“一”,在下着当遵之道也;其曲线乃是上下贯通相连者也。“與”之“从舁从与”,其中之“舁”,则是“二人之四手”,谓上下戮力同心而共成一事也。故“与与如”者,正可谓“以道事君”也。
“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”,恰是既有“威仪”且能“中适”者也。一国之君,关乎一国之尊严,关乎邦国之政教,关乎国民之生计,故不可有失于“恭敬”,亦不可有失于“威严”。是故,“君在”之时,为臣者既须‘踧踖如”,亦须“与与如”。
为臣固须如此,然而,此非模仿者之所能,若是模仿,则可谓“有表而无里”、“有末而无本”。欲至于“表里如一”、“本末一贯”者,须重“里”与“本”;能无不如此,而又自然而然者,其惟圣人乎?
10.2.1君召(音照)使摈(音斌四声),色勃如也,足躩(音绝)如也。揖(音依)所与立,左右手,衣前后,襜(音掺)如也。趋进,翼如也。宾退,必复命,曰:“宾不顾矣。”
【1】“君召使摈”,谓国君召唤臣子,而使之接待宾客。据陈祥道先生所说,按“朝聘之礼”,接待宾客一方有“摈”,公爵者设五人,侯爵与伯爵设四人,子爵与男爵设三人;宾客一方则有“介”,公爵者设七人,侯爵与伯爵设五人,子爵与男爵设三人。
“摈”者,有“绍摈”、“上摈”;“介”者,有众介。“如此,然后命有所传,情有所达,而不相渎也。”何谓“色勃如”?谓“摈者”之仪容表情端庄且精神抖擞,此既是本国之尊严,亦是对宾客之尊重。何谓“足躩如”?指行走之脚步疾速而稳重,唯恐怠慢宾客也。
所谓“揖所与立”,谓向一同担任“摈者”之人作揖(音做一声)。所谓“左右手”,是因有站立于其左侧者,亦有站立于其右侧者;向左侧之人作揖,则双手偏向身体之左侧;向右侧之人作揖,则双手偏向身体之右侧。
“衣前后”,谓作揖之时,上身前俯与挺立,衣服随之而前后摆动。“襜如也”,谓衣服之摆动整齐且有节奏,是不慌不忙、稳定端庄也。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襜,衣蔽前。”由此可知,作揖前俯之时,与作揖完毕而挺立之时,其衣襟皆遮蔽前身,而身体不可后仰也。
【2】“趋进”,谓走近君主或宾客之时,小步而疾行,不敢懈怠。“翼如也”,谓两臂于肘部弯曲而端举于胸前,犹如飞鸟舒展双翅。“宾退”,谓宾客退去之时。“必复命”,谓“摈者”定然回禀于国君,尊其君而敬其事也。
“宾不顾矣”,谓宾客已不回头。“摈者”并非宾客告辞去即可放松,更不可立即离开。何也?唯恐宾客忽而因事而返回,亦有恭送不舍之义,故必待宾客离去且不再回首之后,方可回禀国君,以使国君知其事已毕,然后听命于国君。
【今晚所学,到此结束,多谢诸友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所答仅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诸君再见!晚安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