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117:《论语·先进》006(2017.07.18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QQ群讲座稿117:《论语·先进》006(2017.07.18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。今日共学之群有240。所到之群,皆应邀而至;文稿是宗来自学所撰,手动逐群贴出;因群甚多,故篇幅较大,且约二十分钟贴出一大段。若有所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待答,群中不答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若无特殊情况,不再接受加群邀请。贵群若不喜欢,请移我出群。前两周因网络原因,虽贴于贵群而群友未看到者,可到我空间日志浏览。】

{11.12.1季路问事鬼神。子曰∶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”}

【1】“季路问事鬼神”,此所谓“季路”者,于史实而言,即“子路”其人也;于读经者而言,则此所谓“季路”,犹如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一卦一爻之象,可谓一类人之象,须知“我”是否亦如此,莫视之为“无关乎我之他人”,此所谓“学须切己,不可旁观”。

“季路”有“事鬼神”之问,自古及今,以及未来,不及“季路”者极众极多矣。坚信无鬼无神而任己所为者,不及之;半信半疑于鬼神而不诚不敬者,不及之;坚信有鬼有神而委身于鬼神者,不修德行而欲成神者,不及之;问“鬼神”而不问“事鬼神”者,不及之。

坚信无鬼无神而任己所为者,何以不及之?坚信无鬼无神,则必谓“人死如灯灭”,则不知“性灵之原由”,则难以敬世代先祖及死者,则德行修养成为功利之事,则圣、仙、佛、基督、真主皆不可信;任己所为,则惟凭人之思虑、才智以谋求自身、家国、人类之私利。

半信半疑于鬼神而不诚不敬者,何以不及之?《仪礼·曲礼》曰: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,安民哉。”苟且而不敬,则不足以安民。《中庸》曰:“不诚无物。”人而不诚,岂能为人也?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不诚敬于鬼神,则民德难以厚实。

坚信有鬼有神而委身于鬼神者,何以不及之?委身于鬼神,则推卸自身之责而欲使鬼神代行,则不尽其人事而祈求鬼神助长之,是故,韩退之《谏迎佛骨表》之奏文,有“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”亦即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”之诗句。

不修德行而欲成神者,何以不及之?不修德行而欲成神者,犹如不劳而欲获,犹如不登不攀而欲“凌绝顶”,乃至意欲“既得则永不失,恒据为私有”。秦始皇虽有“我为始皇帝,后传至万世”之言,但若长生不死而成神仙,则何必有二世?可叹后世仍有金铜仙人。

问“鬼神”而不问“事鬼神”者,不及之?问“鬼神”者,或出于好奇,或因其畏惧与羡慕,或欲求助、求救于鬼神;若“季路”之能问及“事鬼神”者,是注重其德行、人事,而欲知晓“事人、事鬼神之道”,如此方能知晓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、“与鬼神合其吉凶”之道。

【2】子路所问者,为“事鬼神”,夫子所答者,是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”,正是夫子答复子路以“事人、事鬼神之道”,“敬鬼神而远之”之旨在其中矣;不可以为夫子使人只知“事人”而不必知“事鬼神”,更非夫子未答子路之所问也。

朱子解“问事鬼神”为“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”。“所以奉祭祀”有二解,一为“以何种器物、仪式、心态而奉祭祀”,是解“所”为“待定之器物、仪式、心态”,解“以”为“用”;一为“因何道理而奉祭祀”,是解“所“为“欲知之道理”,解“以”为“据”。

“所以奉祭祀”,是“如何行祭祀”、“为何行祭祀”之义。固然,“奉祭祀”是“事鬼神”之要事,然而,“事鬼神”兼有“对待鬼神”、“侍奉鬼神”之意,“奉祭祀”只是“事鬼神”之一事,非其全部。欲明其义,须从“事”字之义、“人”与“鬼神”之辨以求之。

“事父”、“事君”、“事兄”、“事人”,其不同者在于“所事者”,其相同者则是“从事者”。如何“事之”?“从事者”但以其诚、其善而尽心尽力、尽职尽责,以此应对“所事者”而已,而非求“所事者”之不同,而事先预定如何应对之。

换言之,君子作为“从事者”,非从“因人而异”用心,而从“己心之诚善”应对不同之人。资于事父以事君,是移孝而作忠,因其“所事者”为父、君,故有孝、忠之异名,但“从事者”只是一心;资于事兄以事人,是推弟而成悌,亦是“名异”而“心一”。

资事父以事君,资于事兄以事人,其“所事者”皆为“人之在世者”,虽有尊卑贵贱、远近亲疏之别,君子之心无异。由此而言,“事鬼神”者,“所事者”非“人已不在世者”,然而,“从事者”仍是“在世之人”,亦不以“所事者”是否在世而改易其心。

“从事者”无论其“所事者”之尊卑贵贱、远近亲疏、在世与否,其心无不同,此所谓“诚于中而形于外”也,“君子思不出其位”也,“素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”也,“慎独”与“絜矩之道”也,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”也。

事父、事君、事兄、事人、事鬼、事神,无不有别,然而,其别在于形式,而不在于人心。倘若其人心不诚不敬,则其事父而不能孝、事君而不能忠,事兄而不能弟、事人而不能悌,其所谓“事鬼神”又岂能诚敬也哉?

【3】倘若仅仅从“心一”而言,则夫子答以“但求事人,焉求事鬼”即可,然而,夫子所答为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”,意谓“不能事人者,必不能事鬼”,“未能事人者,亦必不足以事鬼”,“若能事人矣,亦必能事鬼”。

夫子之言,“事人”、“事鬼神”,其“从事者”只是“在世之人”,而非“鬼神”之“事人”、“事鬼神”。时至于春秋,“天下无道”,夫子修德而得道,悯“天下无道”,故奉天命而立“人道”,是“援道以救天下之溺”。“天下之道”即“人道”也。

“人道”与“事鬼神”何干?“人道”者,“尽人事以听天命”也。“人”之在世之时,但遵道而修德,居仁而由义;待人以诚善而不求诸人,得人佑助而不傲,被人误解而不怨;事鬼神以诚敬而不媚鬼神,得鬼神祐助而敬谢,鬼神不来亦不求。

由人鬼神之所居而言,神居天之上,鬼居地之下,人居天地之间。然而,其气本自相通,其性可以相感。人居天地之间,能安分守己,则不扰鬼神;气能浩然而性达至诚至善,则鬼神自然祐助。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”,是故,人类当求诸己,不宜求诸鬼神。

由人之在世与否而言,在世之人谓之人,人之去世者,或成为鬼,或成为神。是故,在世之人,未来之鬼神也;鬼神者,往古之人也。人与鬼神虽已殊途、隔世,非往古之人则无今世之人,今世之人关乎往古以及未来之人,在往古与未来之间,则今世之人为关键。

今世之人不修养自身之德,而求助于他人以成其私欲,则前来者岂能使正人君子、志士仁人?不修养自身之德,而求助于鬼神以成其私欲,则前来者究竟是何等之鬼神?为政者若欲请鬼神代其治理邦国、天下,则可谓渎职、失职。是故,“敬鬼神而远之”,可矣。

【4】先儒解此章“事人、事鬼”之说,多引用《周易·系辞传》之言: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,故知鬼神之情状。”虽季路所问乃是“事鬼神”,而非“鬼神之情状”,然而,在当今“无神论”普遍流行于天下,且世俗却多惑于有无鬼神之时,不可不辨也。

“有神论”与“无神论”之兴也,皆有其缘由,亦各有其偏颇。倘若“轻人事而重鬼神”,或“欲假借鬼神以谋其私欲”,乃至“本不信有鬼神,而假托有鬼神以诱惑、威胁人”,则如此之“有神论”竟不如“无神论”。何也?此是迷信鬼神,或以鬼神为工具矣。

倘若“不信鬼神而能修养身心以尽人事”,固然能使人不依赖于鬼神而能“自强不息”。然而,“自强不息”若非效法“天行健”,则只能是“富国强兵”、“称霸天下”,而不可能“国泰民安”、“天下太平”;“自强不息”而无视天地鬼神,则使人类狂妄自大。

关键在于,若本有鬼神而谓之无,或本无鬼神而谓之有,皆非“诚”而成“伪”矣。鬼神者,凡人庶民之所难见,其道理亦难以言明;平常之人,往往迷信鬼神而不能尽人事;学习修养之人,或许诱惑于神或惧怕于鬼而误入功利歧途。是故,儒学经典不侈言鬼神。

然而,君子,须知“事人、事鬼神之道”,在于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”;惟有能“通幽明之故,知鬼神之情状”,然后可谓臻于“圣贤之境”。是故,《孝经》惟见“鬼神”一次,“四书”中惟见数次,而“五经”则所言略多。

要之,“鬼神”不在于人之是否信其有,而在于其确实之有无;虽有鬼神,君子但求诸己,不可媚求于鬼神,而须“诚而祭之,敬而远之”,亦不可以鬼神胁迫或诱导庶民;人能修心养性,而至于率性、证道,自然可知“幽明、鬼神”也。

【今晚所学,到此结束,多谢诸友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所答仅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立即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诸君再见!晚安!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18:《论语·先进》007(2017.07.25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16:《论语·先进》005(2017.07.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