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118:《论语·先进》007(2017.07.25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QQ群讲座稿118:《论语·先进》007(2017.07.25)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。今日我在外地,电脑旧,网速慢,或许时间间隔长。今日共学之群有238。所到之群,皆应邀而至;文稿是宗来自学所撰,手动逐群贴出;因群甚多,故篇幅较大,且约二十分钟贴出一大段。若有所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待答,群中不答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若无特殊情况,不再接受加群邀请。贵群若不喜欢,请移我出群。】

{11.12.2(季路曰:)“敢问死?”(子)曰∶“未知生,焉知死?”}

【1】季路先问“鬼神”,夫子答之以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”,是告之以“一心”而“事人”、“事鬼”,若知“事人之道”,则可知“事鬼神之道”;“事人”与“事鬼神”之相同处,在于同此“一心”,其不同之处,在于“敬鬼神而远之”。

夫子此答,非谓“不事鬼神”,而是诫人用心于“事鬼神”而不用心于“事人”。然而,季路闻之,或许未能尽明其道理,否则,不必在问及“死”之一事。世间之人,必有一死,而死后或为鬼,或为神,故季路问“死”,盖欲知死时及死后之情状。

季路是否尽明“事人、事鬼神之道”,非《论语》编纂者用心所在。盖其用心,在于夫子所言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”。然则,何以言季路未能尽明其道理?若能知尚在人间为人,惟有以人事人、以人事鬼,则不必再问“死”。季路既有问,则夫子答之。

夫子所答者,季路之问也,然而,编纂者存之,读者须知夫子并非仅仅答季路之问,乃是适用于任何人。何也?夫子曰:“未知生,焉知死?”意谓能“知生”,然后可以“知死”;若不能“知生”,则必不能“知死”。

【2】何谓“知生”?,一人之生,非自身所能定。人但见母亲生子女,或忽视子女之父;但见父母生子女,或忽视祖先之功;但见祖先之繁衍,或忽视天下众人、万物之作用;但见天下众人之作用,或忽视天地之功;但见天地之生人类,或忽视“道”。

若非父母祖先,则无由得其血脉骨肉;若无众人、万物,虽得血脉骨肉而不能生长;若无天地,人类以及万物皆无法生存;人之心性,则由上天赋予;上天之行,无不遵自然之道。是故,一人之生死,关乎父母祖先、众人万物、天地大道,岂只是自身之事?

自身生于何时、何地,生而为男、为女,谁为父、为母,皆非自身所能决定者。然而,既生于此时、此地,既生为男或女,既由此父母所生,则必有因果,必有使命。此生既已是果,前因已不可改变;此后如何,端赖于此时之修为。使命则人人不同。

夫子有言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”所谓“知命”,并非仅仅“知其使命”,但“知其使命”方可。何以知自身之使命?生而为人,则不可沦为禽兽,进而修心养性,以人身而遵人道、行人事;生于此时此地,或男或女,则于此时此地尽心尽力、尽职尽责。

既生为人,须知“报本爱类”,父母为子女之本,尽孝于父母为报本,友爱于兄弟姐妹为爱类;父母又有父母,代代繁衍,奉祀祖先而香火不断为报本,光宗耀祖、修身齐家为爱类;人类与万物皆由天地而生,尊奉天地之道而立人道为报本,爱惜万物为爱类。

【3】“知生”者,知自身之使命,且能报本爱类也。此所谓“生”,固然可以理解为“此生”,然而,不可仅仅理解为“此生”。“此生”者,自生而至死而已,此谓之“生死”,是有生而必有死,死后未必再生也。不重“此生”,则不必言其他矣。

常闻有人曰“来生如何报答恩德”,倘若“此生”不能修心养性,生为人身,却无人心人性,舍弃人之使命,不仅“此生”已属“匪人”,纵有“来生”亦难再生为人,如何能报答他人恩德?是故,须知“此生”修养为关键,且“此生”包括每一个“此时此刻”。

不知此,则其生也茫然惘然,即所谓“不知人生之意义”,表现为“人生无趣”。能知此,方可进而与言“生生之谓易”。“生生”者,我能“生”而使人人能“生”,使万物能“生”,有“此生”且能“永生”,如天地生人物,而能“德配天地”、“参赞天地化育”。

农夫种田,今年但谋今年春夏秋冬之事,不可捨弃今年之事而谋明年之事,非明年不可谋,而是今年有春夏之生长,方有秋冬之收藏;有今年秋冬之收藏,来年之春夏可以无忧。“死后如何”,已非“此生是事”,若捨“此生”而谋“死后”,犹今年饥寒而死却谋明年。

【4】《大学》有言:“物格而后知至。知至而后意诚。意诚而后心正。心正而后身修。身修而后家齐。家齐而后国治。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无本之木,虽生也难以久;无源之水,虽存也终必涸。

生而为人,若不修身,则难免捨本逐末、本末倒置。主导其身者,心也,故欲修身,则须“诚意,正心”;若要“正心、诚意”,须知何谓“正心、诚意”,故须“格物致知”。若不“格物致知”,则可谓“人不学,不知义”者也。

《中庸》开篇曰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主导人心者,性也,故养性方能“格天成命”。如何养性?先须接受圣人之教,此谓之“学道”;进而须遵道躬行,此谓之“修道”。疑圣人之教而学驳杂之说,捨圣人之道而肆意妄为,岂其可哉?

《周易·系辞传》曰:“原始反【同返】终,故之死生之说。”生而为人,人生之始也;知晓其所以能生而为人,谓之“原始”。人之所以为人,不仅在于有此人身,更在于有此人性;人性由天而赋予,能养性而至于尽性,然后能“格天”,此所谓“返”也。

此所谓“始终”,是“此生”之“始终”,即“生命之始终”,而非“性命之始终”也。“性”来自天而归于天,可谓“性命之始终”,然而,“性”不死而“命”不绝。“生命之始终”为“生死”,“性命之始终”为“死生”,“周而复始,无始无终”为“生生”。

是否修心养性,全由自身决定。“不知生”者,必不知修心养性,是闻道而大笑者;“未知生”者,虽欲修心养性而不笃,是闻道而若存若亡者;“能知生”者,必修心养性而下学上达,如闻道则勤而行之者。古今天下,人来人往,可叹“知生者”寥寥无几。

一人若明晓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之道理,则能“亲其亲,贤其贤,仁民而爱物”;一国之君明晓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之道理,则能“遵道敬天,养性修德,举贤与能,仁民爱物,进而国泰民安,长治久安,天下太平”。

【今晚所学,到此结束,多谢诸友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所答仅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立即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诸君再见!晚安!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18:《论语·先进》008(2017.08.01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17:《论语·先进》006(2017.07.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