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161:《论语·子路》006(2018.07.03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QQ群讲座稿161:《论语·子路》006(2018.07.03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275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
{13.6子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}

【1】此章之文,凡学儒者,无不知之,且其文字浅显易懂,是故,往往因其易解则浅尝辄止而轻易放过。固然,刻意求其深意,亦非所当,然而,读经须明其义且躬行之。其义有所不明则或有偏,或有不足;不知何以何以行之,则必非确明其义。兹试以求之。

“其身正”之“其”,关键是指读经者本人,又可谓任何一个“本人”。读经而不切己,或用以教人,或用以责人,或许可以美其名曰“小人儒”,必不能成其君子之德。教人非错,错在自身不正却欲教人;责人亦非不可,但不可不责己而责人。

何谓“身正”?身者,自身也。言行举止,无不以此身。何为“正”?遵“人道”而行“人路”,“道路”一致则谓之“正”。“道路”如何一致?在于己“人心”。“人道”者,“人之所以为人之道”也;“人路”者,“人之所以为人之义”也。

“人心”之德,在于“仁”。孟子曰:“仁,人之安宅也;义,人之正路也。”“仁德”修养既全,然后能与“天地之道”相通,能言行无违于“人道”。囿于“私心”、“私意”、“私欲”、“私利”之一,则既不能成仁,亦不能成义。仁义不成,岂能“身正”?

《大学》明言:“身有所忿懥(音至),则不得其正。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。有所好乐(音浩勒),则不得其正。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”若欲“自身”避免“不正”,并非难事,难在“自身不欲正”;自暴自弃者,谁能奈何?

【2】“不令而行”与“虽令不从”,其中皆有“令”字。能“令人”者,或是在上位之人,或是师长。纵然“君主”或“师长”能“令人”,如果自身不正,惟凭其位高、权重、年长而“令人”,则“虽令不从”。然而,世俗何以桀、纣、秦桧、严嵩,亦多“从”者?

被迫而“从”,非“从”也;被欺骗而“从”,非“从”也。为一己之私利而“从”,非“从”也,。“从”者,有人在前而行,他人自愿随从于其后也。如此之“从”,方可谓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(音拱)之”。北辰何尝胁迫、欺骗、诱惑众星?

为上级、为师长,必然有“令”,然而,一旦依赖于“令”而使人“从”,则是“霸道”,乃至“丛林之道”。“丛林之道”已非“人道”,不必论之;“霸道”则是“小人之道”,君子不屑论之。学习圣贤君子之道,而所论竟沦为“霸道”,非诚非敬矣。

凡学圣贤君子之道者,必“身正”而后可。“身正”者,无论为君、为臣、为民,无不可“不令而行”。为君者,如帝尧、帝舜、禹王、汤王、文王;为臣者,如虞舜、大禹、伊尹、周公;为民者,如孔子、颜子、曾子、子思子、孟子。此皆以“身正”以“不令而行”者。

是故,凡学圣贤君子之道者,致力于“身正”,无意于“权位”,更无意于“名利”。孟子曰:“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。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”

是故,《大学》有言:“物格而后知至。知至而后意诚。意诚而后心正。心正而后身修。身修而后家齐。家齐而后国治。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。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。”
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62:《论语·子路》007(2018.07.10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60:《论语·子路》005(2018.06.2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