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群讲座稿172:《论语·子路》017(2018.09.18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285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{13.19樊迟问仁,子曰:“居处(音楚)恭,执事敬,与(音羽)人忠,虽之(音至)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}
【1】樊迟问仁,《论语》之中共有三次。一在《雍也》篇:“樊迟问知,子曰:‘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’问仁,曰:‘仁者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’”是先问智,而后问仁,夫子皆答以践行之道。
二在《颜渊》篇:“樊迟问仁,子曰:‘爱人。’问知,子曰:‘知人。’樊迟未达。子曰:‘举直错诸枉,能使枉者直。’”是先问仁,而后问智,夫子亦答以践行之道。然而,《雍也》篇是修己待民、待鬼神之践行;《颜渊》篇是为政者待人用人之践行。
三在此篇此章:“樊迟问仁,子曰:‘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’”此处但言仁,而未言智,兼顾为人与为政之践行。仁为人心之德,得之于己,践行于平日言行则是待人,践行于政教则是为政。
朱子注:“胡氏曰:‘樊迟问仁者三:此最先,先难次之,爱人其最后乎?’”此序未必然也。“先难”者,修己之仁也;“爱人”者,为政之仁也;“不可弃”者,修己、为政,无论何时何地,皆须坚守且践行此仁也。
【2】“居处恭”者,“居”兼顾在家在外,在家是从其坐卧之位而言,在外是从其职官之位而言;“处”则但言在家而无官无职。“恭”者,心之德自然呈现于容颜、言行、举止,并非必在待人接物之时,方才心德呈现。
平时有如此涵养,遇事则无虚伪。韩子曰:“君子之人,其言蔼如也。”“其言蔼如”在于心平气和,责备于己而不责备于人,行有不得则反求诸己,人不知而不愠,不怨天不尤人。此若不能平日修己之心,则其貌之恭无本,乃至成为虚伪者矣。
“恻隐之心”为“仁之端”,“恻隐之心”即不忍任何人受伤受害之心。夫妇之间求全责备则家不和,兄弟之间求全责备则相抱怨,父子之间求全责备则失孝慈,上下之间求全责备则离心离德,朋友之间求全责备则难以长久。
“恻隐之心”只是“仁之端”,而非“仁之全备”。不能严责于己,非“忠”也,终究不能达乎“仁之全备”;动辄怨怒他人,非“恕”也,乃至因私情而蒙蔽“仁之端”。常见人有可以“恕”疏远之人,却不能“恕”亲近之人者,惑矣。
【3】“执事敬”者,亲力亲为谓之“执”,待人接物谓之“事”,谨慎规矩谓之“敬”。凡是待人接物,一旦有所苟且,则事必有偏差错误;凡是做事,必关乎人与物;事有偏差错误,则必伤及人与物,岂可不谨慎小心?岂敢不遵守规矩?不顾伤人伤物,则非仁矣。
朱子曰:“恭主容,敬主事。恭见于外,敬主乎中。”是故,“居处恭”者,“诚于中而形于外”,然后,其“恭”可谓犹如树木之本深而后叶茂也;“执事敬”者,谨言慎行必发乎内心,即所谓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”,虽有所不周而无愧于心也。
“居处恭”者,“爱人”之仪容也;“执事敬”者,免于伤人之心也。“执事敬”,并非用功于“执事”之时,而是用功于平时之事事。惟有其心唯恐有意无意而伤人伤物,然后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,遵循规矩,而不敢有丝毫苟且也。
人常常有应付之心、忽视之心、懈怠之心,因而有误己误人之言行。己所不喜则应付,凡所当行之事,不可因喜或不喜而应付;仁不全备则忽视,仁心乃是人所必有之心,岂有一时一事存“非人之心”者也?懒惰厌倦则懈怠,懒惰懈怠则难免误己误人矣。
【4】“与人忠”者,凡是与他人相处,己必诚意正心以待之,永不存伤害之心、欺诈之意,纵然他人邪恶,亦不失仁心,但以“义”而应对之可也。发乎诚意正心,故“忠”字“从心”;上通天理,下合人情,谓之“中”。
“忠”者,效法天道之“天行健”而“自强不息”也;“恕”者,效法地道之“地势坤”而“厚德载物”也。“与人忠”,如儒门心法所谓“允执厥中”者也。阿谀逢迎,非忠也;猜测怀疑,非忠也;诱惑胁迫,非忠也;心不诚正,非忠也。
人常见之病,在于期求或要求他人以忠待我,而不欲以己之忠待人,不忠由此而生矣;忠言逆耳,人或因己担忧得罪于人而不进忠心;人或因患得患失而不以忠心而行。意不诚,心不正,不可谓之忠;意诚而心正,却为私情、外物所左右,亦不可谓之忠。
【5】“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”,何谓夷狄?有道德礼义谓之华夏,无道德礼义则谓之夷狄。无道德礼义者,不知人之所以为人,而近于禽兽,乃至禽兽不如之处也。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”,是己之所以为人者也,不可弃之,弃之则可谓自弃做人矣。
孟子曰: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,君子存之,庶人去之。”天地生我为人,所异于禽兽者,人心人性而已,是故,纵然周围全是不知道德礼义之人,我不能使自己放弃道德礼义;纵然是在丛林禽兽之中,我亦以任性任性待禽兽,而不自弃人心人性。
仁者,人之德也,志于仁而修心养性,躬行孝悌忠信,然后能“明明德于己身”、“明明德于家”、“明明德于国”、“明明德于天下”。既能“明明德于己身”矣,则虽成败、得失、生死,亦不昧己之“明德”。倘若人捨弃“仁”,则虽生而“其人”已死。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