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178:《子路》023(2018.10.30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292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{13.24子贡问曰:“乡人皆好(音浩)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”“乡人皆恶(音物)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”}
【1】前一章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所谓“和而不同”,并非只是一团和气,八面玲珑而成一“老好人”,更非善恶不分、是非不辨。“和”必出乎善性以为人处世,且须“以礼节之”,如若“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”。
如何“以礼节之”?己之所守者,善性也,不因他人之不善而失己之善,不因好恶之情而失己之善,倘若失此善性,则非人矣,故须守之。然而,虽不失善性,但待善人与恶人之方式必有不同,待恩人与仇人之方式必有不同,待人与待物必有不同,此为礼之所在也。
此如夫子所言,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,如若“以德报怨”,则“何以报德”?又如孟子所言:“君子之于物也,爱之而弗仁;于民也,仁之而弗亲。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”生而为人,以仁待物而体现为爱物,以仁待人而体现为仁,此为不同。
【2】“乡人皆好之”,谓得一乡之所有人无不喜好。夫子何以谓之“不可”?一者,若欲“得一乡之所有人无不喜好”,则难免投其所好,而不分是非善恶而有苟合之行矣。君子之言行,但以仁善之心而出之,不求他人之喜好,不惧他人之厌恶。
再者,一乡之人必有好恶相反者,纵然投其所好,又岂能“乡人皆好之”也?纵然言行无不以仁善之心而出之,亦必有不解者、误解者,且必为贪官污吏、谋求私利、奸诈小人所厌恶;当风气不正、异端弥漫之时,正人君子更难以“一乡之人皆好之”。
“乡人皆恶之”,谓被一乡之所有人所厌恶。夫子何以谓之“不可”?确实有德、有礼、有善行者,是有“可好之实”者,必有善良之人“好之”;倘若“一乡之人皆恶之”,则必无“可好之实”,纵然确实无“可好之实”,亦未必至于“一乡之人皆恶之”。
是故,“一乡之人皆恶之”,盖其家人亦“恶之”,且“一乡之人”无不“恶之”,是善人与恶人无不“恶之”也?何以至于此也?是既不仁不义,亦不诚不信。不仁不义,则善人厌恶之;不诚不信者,虽恶人亦厌恶之。至于臭名昭著、妇孺皆知,则“一乡之人皆恶之”矣。
【3】夫子曰:“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”所谓“不如”,是相较之言,而较胜于前二者而已,亦非尽善者。“乡人善者好之”,而不言“皆好之”;“其不善者恶之”,亦不言“皆好之”。何以不加“皆”字?未必然也,君子亦不求其必然。
何以谓之“未必然”也?“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”,是“理所当然”,而非“事之必然”。何以谓之“君子亦不求其必然”也?君子“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”而已,如夫子所言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
尽善者,必“心正”,心正而后身修;尽美者,必“性善”,性善然后能“致中和”。对君子而言,“有所好恶则不得其正”,不能尽性则不能“致中和”,德不足以“凝道”则不能“天下归往”。夫子至圣,岂能天下皆“好之”?桀纣独夫,亦非天下皆“恶之”。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