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181:《子路》026(2018.11.20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293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{13.27子曰∶“刚、毅、木、讷,近仁。”}
【1】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刚,彊断也。从刀,冈声”,“冈,山骨也”。因其以“冈”为表音之象,故有“彊”之义;“彊”者,坚固也。因其“从刀”,故有“断”之义;“断”者,可以断物也。引伸为“坚定而果断”,坚定则不移易,果断则不迟疑。
山有骨而能稳固,人有志而能信守;刀有刃而能锋利,人无欲而能果断。是故,人而无志,则其心不知所守,其言行游移不定,遇事见物则心受事物所牵转;人而有欲,则其心患得患失,其言行迟疑多变,遇事见物则心受物欲所蒙蔽。是故,有志无欲而后能刚。
“毅”字,从“殳(音殊),豙声”。《周礼》曰:“殳以积竹,八觚(音姑),长丈二尺,建于兵车,车旅贲(音本一声)以先驱。”因其从“殳”,故有“从其帅而先驱”之义。无其帅则不知所趋,无其勇则不敢为先驱。是故,“毅”者,必有志为帅,而勇于躬行。
“豙”者,“从辛,豕(音使)声”。“辛”有“有罪而改过自新”之义;以“豕”为表音之象,谓“如猪遇惊吓则妄怒乱奔”,故《说文解字》解“毅”为“妄怒”。然而,“妄怒”则易于犯罪,有志谓帅则可免于犯罪;勇于止怒而不妄,有罪而必改,则“果决有力”。
曾子谓“士不可不弘毅”,而此处夫子言“刚毅”,其不同在于“弘”与“刚”。“弘”者,如弓之有张有弛,人能曲伸自如、自然伸张也;“刚”者,如山有骨,如刀有刃,人当坚定不移、果断勇敢、宁折不弯。不屈于物欲方能刚毅,刚毅者必能不屈于物欲。
【2】程子曰:“木者,质朴。”何谓质朴?“质”者,本来如此,而未加文饰也;“朴”者,自然生发,而未加修改也。质朴之人,真实厚道,虽不知心性,虽不周于礼乐,却言行不自欺,更无欺人之心,绝无“巧言令色”之意。
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木,冒也。冒地而生。东方之行。从屮,下象其根。”据此,“木”字之象,地下有根本,其干其枝发于其根本而生长于地面之上;人之如木,则虽不知自身之天性,而言行由其天性而发出,唯恐伤人但不计较他人之伤害,故谓之质朴,近乎憨厚。
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讷,言难(音南)也。从言,内声。”所谓“言难”,非“言语困难”,而是“不善言辞”且“少言寡语”。“讷”字从“内”,而以“内”为表音之象,谓其内心明辨而不善于以言辞表达,谓其所行有功或有恩于人而不事张扬,以不以功以恩自居。
“木讷”之“讷”,其义侧重于“不善言辞”,“不善言辞”非“聋哑口吃之病”,亦非“欲言而不能言”。“讷于言而敏于行”之“讷”,其义侧重于“言语谨慎”,是“唯恐妄言”。是故,两字虽同,而其义有所不同,不可知其同而不知其异。
“木讷”,必有其“质朴之性”,只是因其“文”有所不足而未能“文质彬彬”,却也不是“野”。有“质”而无“文”,谓之“野”,其“野”或伤其“质”;有“质”而不“文”,不伤其“质”,但其“文”有所不足,亦可免于“妄言妄行”。
【3】“刚毅、木讷,近仁”之“近仁”,涵有两义。一者,近似于仁者而尚非仁者;再者,可以趋近仁者而不可不趋近。若谓“刚毅木讷便是仁”固然不可,但可谓有“仁者之质”;能有“仁者之质”,必“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”,然后能“文质彬彬”。
人必“刚毅”而后能“弘毅”,能“弘毅”方能“志于仁”而“成仁”;若只有“刚毅”而不能“弘毅”,则只是“近似于仁而非仁”;人必“木讷”而后能“泰而不骄”,若只有“木讷”而不能“泰而不骄”,则可以“不骄”而不能“泰然”。
“刚毅”之人,必不随波逐流,更不同流合污,故而多不为世俗所喜。且刚者易折,绝不阿谀附和;毅者或许有失败,若其成功则或得人之赞誉,若其失败则或被人诽谤。“志于仁”者,若在乎他人之毁誉,若在乎事业之成败,则虽“刚毅”之“质”亦失之矣。
“木讷”之人,必不奉承谄媚,绝不见风使舵,甚至令人厌恶其呆傻愚蠢、笨嘴拙舌,因而多不为流俗所喜,且常因此而招致世俗讥笑。倘若“志于仁”者,竟然唯恐不为世俗所容,唯恐是世俗所讥笑、厌恶,纵然未必至于“巧言令色”,亦必终究不能“成仁”。
“为学”与“为政”之人,若失其“刚毅木讷”,则“成仁之根本”亦失之矣;若止步于“刚毅木讷”,则终究不能“成仁”。士必“志于仁”而后可有“君子之德”;欲成“君子之德”则须立足于“刚毅木讷”而趋于“文质彬彬”。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