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194:《宪问》008(2019.04.02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299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【14.8子曰:“为(音围)命,裨谌(音必臣)草创之,世叔讨论之,行人子羽修饰之,东里子产润色之。”】
“为命”者,撰写政令或外交辞令也。政令关乎邦国之政事,国民之生息;外交辞令关乎国际之往来,邦国之安危。故“为命”不可不详审精密,以免有偏颇不足、错误遗漏,更不可违背道义而误国误民。夫子所言,借郑国之事,以明治国、平天下之道理。
裨谌善于谋划;世叔,名游吉,擅长外交辞令;行人子羽,姓公孙,名挥,字子羽,善为外交使臣;东里子产,亦即子产,以其居住于东里,亦号“东里子”。此四人皆为春秋时郑国之大夫,裨谌、世叔、子产三人尝先后出任郑国宰相之职。
政令或外交辞令,皆为邦国之重事,君主必择贤能而撰写之。以其贤,而能免于违背道义、贻误国民;以其能,而能免于偏颇不足、错误遗漏。“草创”者,始造其文辞也;善于谋划者“草创”,则可以使文辞思虑周密且深远。
“讨论”者,察看草创之文辞是否有不合规矩、条理不妥之处;擅长外交辞令者,注重文辞是否准确合宜,故使之“讨论之”。既已草创讨论,终究须注重施行,是故,亦必交付外交使臣以“修饰之”;“修饰”者,斟酌其文辞是否有不切实际之处而加以增损也。
既已草创,再经讨论、修饰,然后交由宰相“润色之”;“润色”者,滋润其文辞,且加以文采,使之完备而无所缺憾也。“润色”须由宰相为之,而后交由君主最终审定颁行。君子必谨言慎行,君臣“为命”亦当如此也。与其亡羊补牢,不如防患于未然。
【14.9或问子产,子曰:“惠人也。”问子西,曰:“彼哉彼哉。”问管仲,曰:“人也。夺伯氏骈邑三百,饭疏食(音四),没(音莫)齿无怨言。”】
子产为郑国宰相,子西为楚国宰相,管仲为齐国宰相。不言何人来问者,不必知之也。所问者,欲知夫子如何评论其人也。夫子所答,非欲评之论之,乃是知之;载入《论语》者,非欲使读者知其人之史实,乃是以此而言宰相为政之道也。
何谓“惠人”?《諡法》曰:“柔质慈民曰惠。”谓心存爱民之意,且欲使民得其利益之实惠者也。子产何以为“惠人”?顺从庶民欲得利益实惠之意,而使庶民可以得之,虽未至于“仁民”,却可以谓之“爱民”。爱民者,爱惜、爱护庶民也。
何以谓之“惠人而未至于仁”?仁者之行政,既能使庶民“乐其乐而利其利”,亦能教之“亲其亲而贤其贤”;惟使之“乐其乐而利其利”,是只富之乐之而不使之知仁知义也;不知仁义而富乐,其后果将至于“饱暖思淫欲”也。宰相为政,不宜止步于如此。
春秋时名为子西者有三,一位是郑国的大夫公孙夏,另二位皆楚国大夫。今以楚国“令尹子西”解之。楚之“令尹”,犹如“宰相”也。“彼哉彼哉”是何义?无宰相之德,而居宰相之位者也,如朱子所言,是“外之之辞”,亦即宰相不宜如子西也。
何以谓之无宰相之德?楚昭王为夫子封地方圆七百里,而令尹子西以小人之心度圣贤之腹,进谏于楚昭王,而使之撤封地而逐夫子。如此者,非惟不能遵道、举贤,且以其狭隘自私之心,而行悖道义、远圣贤之事,貌似敬其君而爱其国,实则误君误国也。
何以谓“管仲”为“人”?其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是知有“天子”而不尊之,但能敬其君而爱其国;其“假仁义以求大欲”,是知人当“仁义”而以“仁义”为可以利用之器物也。如此者,非礼而似乎有礼,非仁义而貌似是仁义,可谓“君子”之下、“小人”之上者。
夫子又举一事而言之。管仲有功于齐,桓公剥夺齐国大夫伯氏封地中名为“骈邑”者,其邑有三百户人家,赐予管仲;伯氏因此而饭食粗疏,但因其知己之罪而心服管仲之功,故而终身不怨于管仲。如管仲者,有宰相之才与功,而仁德不配其位也。
子产有德,而德有所不足;子西无德,但之利国而已;管仲之才与功可配宰相之位,而其德不配宰相之位。三者皆不遵从圣人之道,子产近似圣人之道而不足,子西违背圣人之道而自是;管仲貌似圣人之道而非是。为君者须知人善任,为政者须修己之德。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