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199《宪问》013(2019.05.07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07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【14.14子曰:“臧武仲以防求为(音围)后於鲁,虽曰不要(音腰)君,吾不信也。”】
【1】臧武仲者,鲁国大夫,姓姬,臧氏,名纥(音合),谥武。为何称之为臧武仲?先秦之前,尊称男子往往用氏而不用姓,故称臧而不称姬;既有谥号,则称其谥号,故称“武”;于“武”之后再加“仲”字,盖因其于兄弟之中排行为第二。
臧武仲为何又称为“臧孙纥”?因其先祖为鲁孝公,鲁孝公之子名彄(音抠),封地在臧邑,而以“子臧”为其“字”;其孙可以以祖父封地或“字”作为其“氏”,故以臧为氏;臧孙纥之祖父为臧文仲,其父为臧宣叔;因“子臧”之后世孙,故又或于“臧”后加“孙”。
臧武仲向以贤德著称,乃至有过誉为“圣人”者。《论语》为何著录此章之言?盖言世俗之言中,有言过其实者,有名不副实者,皆不可尽信,君子不可不明辨,为政者不可不察,须察其言而观其行,且以其言行而知其心意也。
【2】所谓“以防求为后于鲁”,何谓也?臧武仲之封地在“防邑”,但于鲁襄公二十三年,因不溶于权臣而获罪,逃出鲁国而至于邾国,而后由于邾国返回鲁国之封地,使人向鲁君请求,将其当时所在之防邑,作为其采(音蔡)邑,使其子孙仍旧以此作为祭祀祖先之地。
对此,夫子曰:“虽曰不要(音腰)君,吾不信也。”意谓臧武仲如此言行,即使自称并非要挟国君,夫子不信其言。何以如此?因臧武仲因获罪出逃,则既已失去其防邑之封地,私自从邾国返回防邑,且已私自占据此邑,然后再“请求”鲁君仍将防邑作为其采邑。
虽自称是“请求”,实则迫使鲁君满足其“请求”,纵然鲁君不允,亦不欲捨弃防邑,乃至欲凭借防邑而反叛。由此而言,臧武仲如此言行,其心所欲者唯“必得防邑”,不论鲁君是否应允皆欲得之,不惜为此而叛乱,故谓之“有要挟国君”之意。
臧武仲虽无“要君”之实,却已有“要君”之意。既有此意,则意不诚意。《大学》有“意成而后心正”、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”之言,是故,为学者必“先诚其意”;执政者之于人,不仅需知其言行之实迹,尤需知其意之诚否。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