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204《宪问》018(2019.06.11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16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【14.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,康子曰:“夫(音扶)如是,奚而不丧(音桑去声)?”孔子曰∶“仲叔圉(音羽)治宾客,祝鮀(音陀)治宗庙,王孙贾(音古)治军旅,夫如是,奚其丧?”】
【1】人之论他人之是非,往往可以明知,且知其果之必恶,至于自身之是非,则往往不知,或以种种借口而文过饰非。譬如,夫子对鲁国大夫季康子,言及卫灵公之无道,季康子闻之,即之其如此如此,岂能不丧失其邦国之位,然而,季康子于自身行为却似乎不知。
夫子固之如卫灵公者,若是无道则终究必丧失其位,季康子亦明知此必然之果。然而,夫子之言卫灵公之无道,非以使季康子仅知“无道必丧”之恶果,为重在使如季康子者能知“大夫事君之道”。圣人不能救其自取灭亡者,然而,不忍其自取灭亡也。
人能“闻其声,不忍见其死”,见人自杀,尚且救之。圣人悲天悯人,见自取灭亡者,亦悲其无知妄作,而不忍其灭亡也。况且,国君无道,其受害者非惟国君本人,而必伤害其臣民,圣人忧其无道,悯其无知,怜其臣民,惟愿使之有道而已。
季康子之言,若郑伯于共叔段之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子姑待之”、“不义不昵,厚将崩”,冷酷无情,袖手旁观,无动于衷,而不知其责,乃至近乎见死不救之心态。君见其臣、兄见其弟“多行不义,不义不昵”,竟不教诲责改,惟待其自毙而崩,岂其可乎?
卫灵公者,卫国之君;季康子者,鲁国大夫。两者固非君臣,季康子不必于卫灵公尽其为臣之责,然而,夫子之言,亦必非欲季康子之辅救卫灵公,而在于论“为臣之道”。其君无道,臣尚在位,则必诤谏之、辅相之方可。
【2】孔子举仲叔圉、祝鮀、王孙贾三人以为言,何以举此三人?三人皆卫灵公之臣也。卫灵公虽无道,有此三人诤谏之、辅相之,则卫灵公虽不能使其国治,而不至于丧亡也。夫子言此,非欲论卫灵公之是否丧亡,乃是论为臣之道应当如此。
仲叔圉,即孔文子。其“治宾客”者,谓款待各国来往之宾客,使卫国之外交得以维持正常也。祝鮀之“治宗庙”者,谓主管祭祀之事,使卫国宗庙祭祀之事得以维持正常也。王孙贾之“治军旅”者,谓主管军事,使卫国可免外侵内乱也。
朱子曰:“三人皆卫臣,虽未必贤,而其才可用。灵公用之,又各当其才。”此是从卫灵公言之,是卫灵公善于用人,且以为三人“未必贤”,此言盖有所未妥。何也?若卫灵公能善于用人,则不宜谓之“无道”矣,且何必疑三人“未必贤”也?
夫子此言,非以评论三人之贤否,非以论断卫灵公之丧亡否,以其是对季康子言之。并非卫灵公善于用人,而是三人早在其位而未离去;三子既在其位,各担其事,则外交不废,祭祀不废,军事不废,是以卫灵公虽无道而卫国不至于丧亡,惟赖三子之力也。
季康子为鲁国之大夫、权臣,鲁国国君未至于“无道”,季康子在其位而担其事、事其君,则鲁国必不至于丧亡;若季康子在其位而修其身、尽其责,辅相其君,兴起政教,非惟鲁国不至于丧亡,且有振兴之望矣。如帝舜所歌:“股肱喜哉,元首起哉,百工熙哉。”
【今天发布完毕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