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212《宪问》026(2019.08.06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20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【14.27曾子曰:“君子思不出其位。”】
【1】曾子此言,先冠以“君子”者,君子自當如此,學君子之道者當學習而能如此也。然則,“小人”則無需如此乎?若能如此固善,若不能如此亦不責之;能學習而能如此,則可以出“小人”之列而入“君子”之群矣。
由“為政”而言,此“君子”當指已入仕而有官職者。已入仕而有官職者,即可謂之“君子”乎?經典稱之為“君子”者,教導而規範之也;世俗稱之為“君子”者,期盼而希望之也。無君子之德而居君子之位,且不欲如此者,是自暴自棄且招致盜寇者也。
无君子之德而居君子之位者,或自以为得意得志,然而,若自暴自弃,终究难免因德不配位,而于遇诱惑威胁至于不足以抵挡之时,蒙羞耻而去;纵然得以终生富贵,其心性已蒙尘污而不显,乃至利令智昏、利欲熏心,而或使其家人、庶民误入歧途,或招致家人、庶人厌恶。
小人而居君子之位,则君子旁落,小人聚集。小人聚集,则同利而聚,利尽而散,乃至为彼此争名逐利而成仇敌,相互残杀;君子旁落,则庶民难安,利欲犹如泥潭,一旦跌落其中,反而愈挣扎陷入愈深,或至于众叛亲离,或至于民怨沸腾,甚至于盗贼蜂起。
【2】“思”者,心之事也。前章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,乃是从政事而言之,而此章用“思”字,则是从为政之心而言之。是故,前者乃是“修身”之法则,后者乃是“正心”之法则。“思不出其位”者,心思其政事之作为,不可越出其己心、己身之位也。
就其“本”而言之,身之本在心,心之本在性,善性主导其心则心正,正心主导其身则身正。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,惟有其身心自正,而后能使其政教有其成效。政教,非必其躬身至于家家户户以宣之,尤非其躬身于人人耳提面命而教导之。
此如《大学》所言“君子不出家,而成教於国”也。其为政也亦然。何以能如此?其心既正,则可通天下人人之本心矣;其身既正,则可天下人人生而既有之是非之心自然可以感而应之矣。政教岂能如营销传播之法而行之哉?岂能如行商送货上门之法而行之哉?
就职位而言,君臣之位有别,同为臣者其职责亦有别,各在其位以尽心尽责可矣。位有不同,职责亦有不同,此言其异也;然而,只知其异,而不知其同则不能通。职位不同之臣,能同心则能相通;君臣之位不同,能同德则能相通;同心同德而各自尽心尽责而已。
古今中外,多有以正人、教人为为其所务者。或口宣其言而不惜口舌生疮,连篇累牍而不惜身手麻木,四处游说而不惜双足生趼,聚群论辩而不惜耗费其时,上书于君主朝廷而不惜僭越位序,其行感人而似乎可取,然而,居其位而学习经典、修心养性而践行于言行政教也。
【3】若论曾子此言之源,则源于《易经·艮·象传》:“象曰:兼山,艮。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”《易》之所言,源也;曾子所言,泉也。《易》以六十四卦而载天地自然之道,由此而上则可通乎大道,由此而下责可明乎人道。曾子以此而言人道之事者也。
“四书”为“六经”之“阶梯”,《易》又为“六经”之“首领”。无孝悌之实行为学“四书”,未学习“四书”而读“六经”,乃至径直读《易》,皆所谓躐等之学、好高骛远,犹如无立足之地而欲登“阶梯”、不用“阶梯”而欲登屋脊山顶、无羽翼凭借而欲飞天。
“兼山”者,由“艮卦之象”而言。“艮”有“山”之象,重卦之“艮”,其上卦下卦皆为八卦中之艮,两艮上下相叠,是故谓之“兼山”。“兼山”何以谓之“艮”?艮者,止也。上下两山相叠,虽分上下或左右,然而,各止于其位、各显其性、各呈其用也。
艮卦此象,圣人据之以撰卦爻辞者也。其卦辞,赅摄其爻辞,圣人借以明其道者也。彖传,圣人阐明卦象与卦辞之道理者也。象传,圣人阐明卦爻辞之道理者也。是故,欲学《易经》,当由《系辞传》《彖传》《象传》《文言传》《说卦传》《序卦传》《杂卦传》而入。
【4】卦辞曰:“艮。艮其背,不获其身,行其庭,不见其人,无咎。”先言之“艮”,标其卦名者也。“艮其背,不获其身”,是“时止则止”。“艮其背”者,山之在地上,如人之俯身而但见其背;两山并立,或分高低,既不相吸,亦不相斥,如两人背对而各自立身也。
何以谓之“不获其身”?两山,皆山也,无私无妄则并立而不相斥;皆立于大地而由地气相通,同承天之道而成地之务,故而两者相应,虽其身建有功而不敢贪其功为己有也。是故,《彖传》曰:“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上下敌应,不相与也。是以不获其身。”
“行其庭,不见其人”者,“时行则行”也。人则有行走之事,山无行走之事,是故,其所谓“行”者,山之性作用于物也。当生物发生之时,则山使生物自发自生;当万物休歇之时,则山使生物自休自歇。其静止也,惟性而合道;其行动也,谓物宜而应时。
何以谓之“不见其人”?人效法艮山之行而行,不以人欲而扰天地万物,不以有意作为而成妄成伪也。山有山之性,有山之道;人有人之性,有人之道。山以其性而成天命,人以其性而成天命而已。是故,《彖传》曰:“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。”
《象传》曰:“兼山,艮;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”其中所言“兼山,艮”,以明艮卦之象,而艮卦之道在其中矣。“君子”者,言“人道”之理也。“以”者,“据之而知人所当然”也。“思不出其位”者,山在其所由其性以自然呈显,人之思在其位由其性而呈现于言行。
曾子所言,源于《易》,师承于至圣孔子,曾子自得之,而后言之也。艮卦之象,可通天地人之道;《象传》所言,据天地自然直道以言人道,兼含“为人”与“为政”;曾子之言载乎此章,惟言“为政”之一端。不得《易》道,不能以一统万;不明人事,不能由万归一。
【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