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《论语》讲座稿231《宪问》045(2020.01.14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《论语》讲座稿231《宪问》045(2020.01.14)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46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

《宪问》总述(一):

【1】为政之人,必先知耻。若欲为政,必先自正。人生在世,所处之邦国未必皆有道,有道则正道可行,无道则虽正而难行于其邦国。既可行道,则可以出仕而领受俸禄,非惟领受俸禄也,而是为能行道也;道不可行而领受俸禄,非惟自取其辱,且或助纣为虐矣。

为政于世俗,人事错综复杂,物类万象纷呈,是故,或因事因物而生情生欲,生怨生恨,倘若克制其情其欲,忍耐其怨其恨,固然难能可贵,然而,终究如流水无源、树木无本,纵然其有如仁之言行,而终究算不得是仁。何也?仁必发乎性,非惟有意而力行。

有意学习圣贤君子之道者,谓之士。倘若其心之所怀藏者在于一己之悠闲安居,或功成名就,或远离人世,则非惟其仁心不存,且恻隐之心亦不足以呈现于言行,如此则唯小人而已,岂足以谓之士哉!不诚己之意,不正己之心,是无修身之本者也。

所在之邦国是否有道,非我所能择定,然而,我之言行当因邦国是否有道而不同。无论邦国是否有道,我之所行不违道义、不背心性、谨慎端庄;我之所言,邦国有道则遵道义、顺心性而正言之,邦国无道则须谨慎委婉而言之,乃至但正我之行而不必言之。

【2】德与言,所重在德;若既有德,则当言而必有言,且其言心口一致;世上有言者多矣,然而,有大德之言,有小德之言,有无德之言;无德之言或虚伪、或奸诈、或邪恶,小德之言或不足、或偏颇、或失误,是故,君子须以立德为本,不宜有意立言。

仁与勇,所重在仁。仁者,其性主导其心,其心主导其身,当仁不让,见义勇为,是故,仁者必有勇,其勇由内而外,而非受外事外物所役使、撼动。世上之勇者多矣,若是因私情私欲而动其身心,或因名利得失而动其身心,则其勇非由心性而发,乃至或有不仁之举。

羿之善射,技术之精者也;奡之荡舟,力气之大者也。若其德明而大,则其技术之精、力气之大,可以辅成其德;但因其德不足,而仗恃其技术或力气,则其技术之精、力气之大,反而使其身遭殃,犹如恶人持利器杀人而终有恶贯满盈之日。

大禹治水,以其德而建功,其功德利及天下庶民;后稷稼穑,以其德而成事,其事功惠及天下庶民。大禹治水之时,艰险何其多?后稷稼穑之日,辛劳必不少。其功德利及天下,其事功惠及天下,则上合天心而下得民心,是故,大禹受命而王,后稷至于文王受命而王。

若能知此道理者,可谓君子矣;能如此尚德者,则可谓日渐臻于仁义者矣。德无违于天地者,君子也;德合于天地者,贤人也;德同于天地者,圣人也。君子之德虽无违于天地,然而,其功德、事功终有所不及、不周,故其言行或有不仁者,不宜以圣贤责备之。

为何“未有小人而仁者也”?小人者,虽生而既有恻隐之心、辞让之心、羞恶之心、是非之心之四端,然而,不知充之实之,旁观议论或有四端呈现之时,得失利害涉其身则“利欲熏心”而四端蒙尘受蔽,或许能不至于邪恶,而终非趋近仁义之途,岂能有仁哉?

【3】父母爱其子,非使之好逸恶劳,而须使之担其责、知其义、行其事,虽劳苦而不辞,否则便是溺爱而害之。为政之君臣爱其民,亦然。君臣以其心性之德治民,天于生人之时已赋予人性命,则君臣非惟须敬天保民,且须以圣贤君子之道教之而解民之愚昧。

君臣之为政,以教为主,以政为辅。教化既行,政令须慎。政令关乎庶民生计,故须任贤能而制订颁行。若有政策命令,则其文字须先有草创者、考校者、修饰者、润色者,以期既正且善、无偏无失、不遗不漏,以免因毫厘之差导致千里之谬。

君主之臣,以宰相为大;宰相之德,关乎邦国之人民。所任宰相如子产者,虽不能明道,却能惠及其民;所任如子西者,非惟不能尊圣贤君子,且疑斥圣贤君子,非君民之福;所任如管仲者,虽能使其臣民无怨,能成就霸主事业,却不能导其君行王道、教其民知礼义。

世之人,无不欲富足安乐;治国者,无不欲富国强兵。然而,富足安乐并非必得,富国强兵并非必然。善于为人者,惟有修其德而知其命,方能贫而无怨、富而无骄;治国者,其于天下各国,当能贫而无怨、富而无骄;其于其国民,当教而使之贫而无怨、富而不骄。

【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232《宪问》046(2020.02.04)

下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230《宪问》044(2020.01.0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