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讲座稿232《宪问》046(2020.02.04)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46个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大而间隔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所有文稿皆在
《宪问》总述(二):
【4】为政之道,首在为政以德,而必辅之以举贤任能。举贤任能,亦有其道。惟仁者能识贤能,惟智者能用贤能;贤者必有德,能者未必有德,故举贤先于任能;贤有等,能分级,贵在各得其位、各得其用。如孟公绰者,使任赵魏老则有馀,使任滕薛大夫则不足。
有一技艺之长,而后有礼乐之文行,可以谓之“成人”。能博知者而有礼乐以文之,能不为私欲所左右而有礼乐以文之,能英勇无畏者而有礼乐以文之,能有一艺能专长而有礼乐以文之,皆可谓成人。人能有一技艺之长者多,但必有礼乐以文之方可成就人事。
礼崩乐坏之际,世风堕落,则“成人”之上标难达,能守“成人”之底限者,亦可谓之“成人”。虽有谋利之心而能见利思义,能守义者也;于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于度外,能守良知者也;既有约定而虽久不忘不捨,能守信诺者也。三者皆可谓“有所不为”者。
【5】人必有言笑,然而,闻其言笑者未必知其为何言笑,传其事者未必与其事相符,是故,为政者之政教,或有误解者,或有以讹传讹者,须力求避免,而不可生怨;为政者闻臣民之言行,或有误解者,或有讹传者,须力求其实,而不可闻之即信以为真。
人之有言,当言行一致,心口一致,心性一致。人之所言,未必然也。若臧武仲者,听其言似非要挟其君,而其心则是要挟其君。为臣者之忠诚,在于不自欺欺人,不违于良心良知;为君者之仁礼,在于永不失恻隐之心,听言用人当察其用心。
正道之行也,以正致正,以善致善。孟子有言,枉尺直寻者,终不免于枉寻直尺。晋文公谲而不正,因其谲而能速成其欲,而败坏其心性,败坏民风,可谓甚矣;齐桓公正而不谲,亦成霸业,但以其不能遵王道,惟勉强暂时维护秩序而已,终不能复归王道。
霸者之行,有如仁而未仁者,由其迹而言则“如仁”,由其心而言则“未仁”。譬如管仲,以其威力,辅佐齐桓公,“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”,未依赖于兵战,使庶民得以减少伤亡,仁者之行亦有如此之迹,然而,管仲有使齐国称霸之意,则必不能达乎仁矣。
管仲虽未仁,然而其迹如仁,亦不可蔑也。其辅佐桓公而称霸于诸侯,有匡正天下之意,使天下之民免于流为夷狄,亦非不仁也。霸道固不可与王道同日而语,然而终究尚知人不可同乎禽兽,至若夷狄,则或近乎禽兽乃至等同于禽兽矣。
齐桓公杀公子纠,管仲本是辅佐公子纠者,然而不为公子纠而死,反而转为辅佐齐桓公,人或以为是管仲之污点,实则不然。孟子曰:“天下有道,以身殉道;天下无道,以道殉身。未闻殉乎人者也。”管仲虽非“以身殉道”或“以道殉身”,但不可责其必“殉乎人”。
【6】能贤其贤而举贤让贤者,可谓有礼之文者也。有道不遵,不可谓之圣贤;有圣贤不敬,不可谓之有礼有德之君子;有贤而不举荐,不可谓之忠诚;为保其权位名利而妒贤嫉能,岂可谓之有文?人文者,人之所以为人者之呈现也。
若卫灵公之无道者,固然可谓“德不配位”者,然而,若能有贤能辅佐之,亦可不至于丧其位而亡其国。此言贤能之效,而非以维护其君之权位也。有贤能在位,虽不能使国治天下平,然而,可使无道之君不至于虐民,可使民暂免于兴亡战乱之苦难。
坦荡真诚者,其言不虚不伪,虽有过错失误而不愧疚于心。倘若用诱惑欺诈之言待人、行政教,则其言必虚伪,或有因此而内心愧疚者;至若如此而无愧疚之意,反而自以为理直气壮,则其所为者,则小成而大败、暂成而久败,且己心己性、人心人性随之而败坏。
陈成子之弑简公,大夫弑君也,篡权夺位也,非惟如此,如陈成子者,逆弃良心良知,逆天而行,扰乱是非,败坏民心,是亡天下之举而当诛者也。是故,孔子闻之而请君之命以讨其罪,是行其义、尽其责也,是保天下之义也。
圣人之行,毋意必固我,惟义所适而已。如鲁哀公者,不讨陈恒之罪,则鲁国及各国如陈恒者得以逍遥而肆行矣;如鲁之三桓者,不讨陈恒之罪,则犹如视如陈恒者为无罪者矣。陈恒之罪,天下无讨之者,则天下乱、百姓苦必将日益加剧矣。
臣之事君以敬,所敬者,唯恐有背于道义而已。是故,“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”,为臣之道也。既领臣职,既居臣位,自当以忠诚之心辅君治国、安民兴邦,故不可自欺欺君;君子之所守者,道义也,是故,道之所在则诤谏,虽冒犯其君之威而不可谗佞饰非、助纣为虐。
【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