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》第三二〇讲:《小雅·鸿雁》(一)(2019.06.02)
【说明】宗来自学,此文自成,群主邀请,故发群中。今学诗经,回归正统;依据毛传,参照五经。不事创新,但求中正;不抑不扬,不作赏评。诗以言志,习必躬行;学而习之,修齐治平。扣扣微信,三百十四;时久字多,需静需恒。周二论语,周日诗经。
一、请先阅读全诗以及诗序至少三遍:
《鸿雁》,美宣王也。万民离散,不安其居,而能劳来(音涝赖)还(音环)定安集之,至于矜(音金)寡,无不得其所焉。
第一章:鸿雁于飞,肃肃其羽。之子于征,劬(音渠)劳于野。爰(音元)及矜(音金)人,哀此鳏(音官)寡。
第二章:鸿雁于飞,集于中泽。之子于垣(音元),百堵皆作。虽则劬劳,其究安宅。
第三章: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(音熬)。维此哲人,谓我劬劳。维彼愚人,谓我宣骄。
一、《鸿雁之什》总说:
《鸿雁之什》共计有诗十篇。其一为《鸿雁》,“美宣王也”;其二为《庭燎》,亦是“美宣王”;其三为《沔水》,“规宣王也”;其四为《鹤鸣》,“诲宣王也”;其五《祈父》,“刺宣王也”。
其六为《白驹》,“大夫刺宣王也”;其七为《黄鸟》,亦“刺宣王也”;其八为《我行其野》,“刺宣王也”;其九为《斯干》,“宣王考室也”;其十为《无羊》,“宣王考牧也”。可见,十篇皆是借“宣王”以明道。
“宣王”之前,是“厉王”;“宣王”之后,是“幽王”。由此可见,虽然前有暴虐之君乱政,后继者若能励精图治而“复古”,则能安定天下;若能任贤纳谏,则虽有缺失亦不至于亡国失位;纵然前有明王,后继者若荒淫无道、暴虐无德,亦必败亡。
二、题解及诗序讲解:
【1】此诗为何以“鸿雁”为题?须知“鸿雁”是候鸟,既明来往之时,亦知栖止之地,且雁行正气有序。“鸿雁”之南北迁徙,非求享乐也,而是为生存;以“鸿雁”喻庶民,当危及生存之时,则成群结队而迁往可以生存之处,此可谓自然且必然之事也。
《鸿雁》何以“美宣王”?身居王位者,逆天、欺心、虐民、害物,则庶民必“不安其居”而“离散”;“万民离散”之后,背井离乡而转徙于沟壑,则愈加“不安其居”,乃至不得其居。当此之时,得居王位者“能劳来还定安集之”,则民必“美”之。
何谓“劳来还定安集”?劳者,王者知庶民劳苦而抚慰之也。来者,使流散之民来附也。还者,既已离散而复归故乡也。定者,既已复归而不再离去也。安者,使庶民非惟身安,而且心安也。集者,身心既安而呼亲唤友,亲友纷纷前来安居也。
如何“能劳来还定安集”?“君子贤其贤”则贤者得举而能者得任也;贤者得举而能者得任则能政通人和;政通人和则能“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”,是则身安;君子“亲其亲”则孝悌兴,孝悌兴则教化行,教化行则知礼让,是则心安也。
【2】《诗序》何以又独言“至于矜寡”?“矜”谓令人怜悯者;“寡”兼言“鳏寡”,析言之,男老无妻曰鳏,女老无夫曰寡,混言之,男失其妻与女失其夫者皆可谓之寡。此“矜寡”,“鳏寡、孤独、残疾、幼弱、伤病”之类无依无靠、生活困窘、可怜可悯者。
“以利为利”者在王位,则必倡“优生优育”,重青年壮年,视“矜寡、孤独、残疾、幼弱、伤病”者为累赘;信奉“丛林法则”者在王位,则必倡“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,弱肉强食,损弱益强”。前者为小人之道,后者为禽兽之道,皆非“人道”,更非“王道”。
王者能使青年壮年“来还定安集”,未足以谓之“仁政、王道”,惟有能使“矜寡、孤独、残疾、幼弱、伤病”者皆能身心安宁,使庶人“无不得其所焉”,方可谓之“仁政、王道”。周宣王能如此,则庶民必美之;天下身居王位者能如此,则庶民必美之。
读者若谓“美宣王”是就史实而言,则可谓不以《诗经》为“经书”,而以之为“史书”矣;若谓“美宣王”是歌颂宣王功德之意,而不知“宣王”乃是一“类象”,《诗经》但以此类象而载明道义,则可谓不知如何学习经典者矣。
【今日所学内容,已贴发完毕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