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色青青柳色黄,桃花历乱李花香。在这春花繁盛的季节,笔者和8188www威尼斯副院长刘新锁老师就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,受益匪浅。
刘新锁,文学博士,8188www威尼斯副教授。2003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,2006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。在《文艺争鸣》、《读书》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二十余篇,主持教育部和省级课题各一项,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多项。
让思想更有深度,直至影响灵魂
“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,亲师取友,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……”刘新锁老师生长的社会大环境对他各方面的成长有极大影响。刘老师的成长经历了社会大变革时期,那一时期的文学也有了曲折回环的变化,这样独特的成长环境培养出的是一个思想情感丰富的人,笔下文字也就随之丰富起来。笔者了解到,刘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,准备着手对“记忆”相关的文学进行研究。说到这里,老师的表情凝重了一些,稍稍停顿了几秒,感叹道:“身处其中时是浑然不觉的,真正经历之后才有东西可写,才能写好。”
读写是人类所具有的基本技能。写,要基于一定阅历,而读,是增长阅历的有效方式之一。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刘新锁老师尤其热爱阅读,如今对阅读的热爱更是有增无减。关于读书,刘老师说:“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,电子设备阅读占据了一定的阅读市场。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阅读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,尽管手机阅读有图片有音乐有视频,让大家觉得似乎很有趣,但是手机阅读是碎片化、泡沫化的,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对人的思想提升是有限的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,难以真正触及一个人的灵魂。”确实,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,真正深入到内心影响到实际行为和人格建构,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。
“形散而神不散”的课,与我半师半友
笔者有幸听过刘新锁老师的课,印象最深的是在现当代文学课上刘老师对于茅盾先生《子夜》节选的评析,刘老师说:“因为城乡文化的冲突,乡村无法和城市分享现代进步的文明成果,文人哀叹‘乡村的黄昏’,习近平总书记也说我们要‘留得住乡愁’,至今农村问题依然亟待解决。”文学作品反应的社会现象,不仅是停留在那个时代,更多的是后人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是否能引以为戒,妥善解决。
在课上,刘老师教导大家要学会辩证思考。刘老师说:“尖锐的社会问题时常存在,矛盾更是不可避免。例如环境破坏和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对矛盾;还有时常成为社会热点的城管和小贩的问题,城管工作辛苦而又危险,小贩也有自己的无奈苦楚。这些都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之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,不能太过激进,也不能墨守成规,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握一个度,寻找一个利益均衡点。”作为社会公民,刘老师尽职尽责,把握好了度;而作为老师,他寻找到了一个点——一个把老师与学生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汇合点。
笔者印象中的刘老师是和蔼可亲,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。在谈话中笔者了解到,在刘老师的教学生涯里,印象最深的是他教过的泉城学院2008级的一个学生,刘老师说:“那个男生博览群书,思想深度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,写起东西来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强,我平时很喜欢和这个学生一起谈天说地,交流读书心得,这个学生和我的关系不像是老师和学生,倒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即使时隔多年,提及教学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人还是他,我们如今都还保持着联系。”因为刘老师“半师半友”的教学态度,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交流,从而得到人生的启发。
相由心生,踏实走好每一步
关于素养,刘老师说:“核心在于腹有诗书气自华,相由心生。”当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浮气躁,只注重物质获得而忽略思想层面的发展。这些人中,有的幻想能够一蹴而就,从此衣食无忧,却丧失了对生活和人生严肃问题的深度思考;有的则是安于现状,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向往。对此,刘新锁老师语重心长地说:“现在许多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是求得现实安稳,这无疑是悲哀的。当然,理想和爱情都附于生活之上,照顾不好自己和家庭,理想恐怕也无从谈起。但是,物质追求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,假如生活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,那么生活一定会非常无趣。不是说非要像古人一样‘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’,而是说一个人总要在物质基础上有些理想和追求才行,要想想是否能为推动社会进步做些什么。”
做一个生活和工作态度认真的人,踏实走好每一步,将理想变为事实,充实自己的同时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,这是刘老师教会我们的一堂人生课。
“让你好好学习并不是为了你以后能有多大的成就,而是想让你在未来从业的时候有自己选择的余地,你的就业不是被迫而是兴趣。”采访最后刘新锁老师分享给我们这句出自《目送》的名句,刘老师说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,希望我们能够保持青春的活力,以成熟的心智面对学习和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