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有人能像泰戈尔那样把文学与哲学结合得那么完美,把真、善、美融汇的那么自然无痕。在空灵优美的诗化的语言的柔软外表下,是一枚坚硬的思想的核。《人生的亲证》就是这样一颗沉甸甸的果实。
泰戈尔在这部书中随意地挥洒着自己的才思,歌颂人类,歌颂生活,歌颂人与神的默契;同时他又深邃地剖析着生命的人生的内涵。他将掩藏在人性深处的蒙尘的真、善、美挖掘出来,擦拭得熠熠生辉。在轻盈的诗的语言中,我们看到一个睿智的哲人高举着理想的灯火,立在远方,为混沌的人们指引着方向。他的脚下是语言的碎片铺就的由人性通往神性的道路。
泰戈尔用洞若观火的眼光分析了人性与“至高者”(即神或梵)的统一,梵被赋予人格化特征,人性的崇高价值得以肯定。也就是说,人既是物质性的生物性的,又是精神性的神性的;既是有限自我,又是无限自我;崇高的理想与庸俗的物质纠缠在一起,人自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,在火焰与海水的炼狱中挣扎、跋涉。
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泰戈尔的人性观点。
泰戈尔所谓的有限自我实际上就是在描述普通人的特点。人是物质的,所以是有限的。这首先体现在人的肉体的生理欲求渴望满足,肉体是人存在的物质前提;其次就是人的“有限自我”有一种强烈发展的自私意识,这种自私意识的驱动使人陷入对物质世界的迷恋和贪婪;第三,人的盲目自信和狂妄自大使人不惜代价想保持自己的独特性,想控制别人,孤立自己,把自己送进无形的牢笼。
然而普通人的这一切缺憾,在泰戈尔看来却不能代表人的最终本质,乐观的他认为这不过是蝉在夏天到来时蜕下的壳而已,是人前进的代价和过程,只是人的低级属性,人的最本质特性却是无限自我。
对于无限自我,泰戈尔是这样描述的:“我们存在另一极,其方向是朝着无限的,并不是追求财物而是追求自由与欢乐。……在那里,我们的职能不是获得而是将来成为什么。成为什么呢?成为与梵合一的人,因为无限的领域是统一的领域。”
在那人神合一的美好的世界里,神性在人的身体里自由的欢唱:其一就是人的创造性。不仅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能力,还指人的表达新观念的能力和奇特的想象能力,这是人最以自豪的天性,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居着一个艺术家;其二是自由性,基于对世界的把握而享有的人类思维和行动的特权;其三是人的无限性中最根本的特性即人的全部活动和表现都是“喜”的显现。喜是灵魂所固有的,是超越物质的表现。人沉湎与物质时,就离喜越来越远;人发挥自己的精神的本质作用时,喜就悄然降临。
从有限到无限,从物质的泥潭到精神的自由家园,这就是人类的最终命运,人类幸福的指向。泰戈尔认为人类必须而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转化自己的人性,将潜在的“真善美”“和谐统一”挖掘出来。将人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。
这个转换的过程也就是幸福得以实现的过程。人类的幸福不在于获得什么,而在于把自己给予更伟大的东西,给予比生命更伟大的观念。这种奉献把人从物质的泥潭中解脱出来,从而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。这是一种升华了的荣耀的幸福与快乐。当人陷入物质的私欲无法自拔时,心灵便会背上沉重的包袱;然而当人超越了自我和物质世界时,这种负担随即羽化,即使承受现实的苦难和考验,也能随时体味欢乐的幸福。
这是一本印度哲人的著作,流露着东方文化特有的深邃与含蓄,字里行间,我仿佛隐约看到古代的庄子自由自在的身影,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,对真善美的肯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。这些闪光的文化结晶穿透历史的隧道,一直照耀今天的社会。
(责任编辑:瞿佳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