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被人们误认为是弊病的儒学观点
发布日期:2009-07-17   点击:

1、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

这里首先涉及到的是对“礼”的认识:礼是违背人性的吗?在儒学经典中,《礼记·乐记》中说:“乐者为同,礼者为异;同则相亲,异则相敬;乐胜则流,礼胜则离。”因此,“礼”是根据一个人的德与位所形成的本分与职责的不同,是要求每个位置之上的人各敬其业,这是使一个团体和国家,乃至天下,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所在,所以,《乐记》中说:“乐者,天地之和也;礼者,天地之序也。和故百物皆化,序故群物皆别。”在孔子学说的“礼乐政刑”之中,“礼乐”两方面都属于道德层面上的,它不是强制性的接受,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的监督,当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无效的时候,才会动用“政刑”的手段予以制裁。孔子在提倡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的时候,不是强制人们接受,因为孔子既不是君王,也不是官长,孔子只是站在仁者的立场,告诉人们,怎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,从而使人们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。我们不会只要“法”而不要“礼”,等到人们犯法的时候就用法律加以制裁吧?孟子说,那叫做设置罗网陷阱让百姓上当,不是仁者所为。当一个社会不知道什么该看、该听、该说、该动的时候,不知道什么不该看、不该听、不该说、不该动的时候,也就必然是社会混乱腐败的时候,可是,我们现在常见的是,该看的不看,不该看的偏看;该听的不听,不该听的偏听;该说的不说,不该说的乱说;该动的不动,不该动的也动。我们现在不正是需要复兴“礼”的时候吗?当“礼”复兴起来的时候,也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平安定的“和谐社会”到来的时候。

2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
大家对此句常有的误解是,好象孔子在此是在贬低小人、否定利。事实果然如此吗?我们来看看,什么叫“义”?什么叫“利”?朱子说:“义者,天理之所宜;利者,人情之所欲。”朱子所说的“天理”,相当于孔子所说的“天道”,《礼记·乐记》中记载,孔子说:“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。”没有私心的好恶,便是无私,便合乎天道、天理,我们总不能说我喜欢的就说是对的、不喜欢的就是错的吗?“天理之所宜”告诉我们的是,一个君子,不管是自己喜欢不喜欢,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,符合仁义的事情,就要去做,而且要做到最好,不符合的,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。什么叫“君子”?什么叫“小人”?程子说:“君子之于义,犹小人之于利也。唯其深喻,是以笃好。”杨氏曰:“君子有舍生而取义者,以利言之,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,所恶无甚于死,孰有舍生而取义哉?其所喻者义而已,不知利之为利故也,小人反是。”由此可知,能不为利所动,能够见利而先思义,便是君子;见利而忘义,抛弃人生原则,便是小人。那么,请问,谁喜欢与这样的小人一起做事交朋友呢?贬低这样的小人,而提倡人们学习着去做个君子,不是要害人害社会,而正是要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。那么,孔子是不是否定“利”呢?《易传》中说“利者,义之和也。”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,那么,利也就在其中了。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、问心无愧,而不是富贵。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,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,因此,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“利”,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、能做的事。

3、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

在这里,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。一是这里的君臣父子是四类人的象征性名词,而不是说君就是“封建皇帝”、臣就是“封建官僚”、父就是“封建家长”、子就是“孝子贤孙”。从古到今、从中到外,只要是处在国家最高地位上的那个人就是“君”,拥有治理国家的权力而处于君王之下的人就是“臣”,所有家庭中已经有了子女的父母都是“父”,还有父母在世的子女都是“子”。不要认为现在、外国就没有“君臣父子”,何时何地都有。二是这里所讲的是四种人的责任与义务,而这种责任与义务又是落实在个人修养上的,绝不是说“君”就要专制,“臣”就要服从,“父”就要威严,“子”就要孝顺。无论是谁处在君王的位置上,都要按照君王的原则去做,君王什么原则?就是要效法天地之道,仁民爱物,要把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,把国家社稷放在第二位,把自己放在第三位。无论是谁处在臣子的位置上,都要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根据道义来为君王做事,为民众做事,为国家做事,君王有错误必须根据道义加以劝谏,君王的命令是正确的就必须根据道义去执行好,以真诚和端正之心来对待天下、民众、国家、君王。父母要尽父母的职责,仁慈而又对子女负责;子女要尽子女的职责,孝敬而又真诚。由此,我们可以说,儒学恰恰教导的就是要人们做好自己的事,敬自己的业,守自己的位,尽自己的本分,而且这种教导所要求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,而不是先去责备别人。我们难道有谁会主张君、臣、父、子应该不尽职责和义务吗?对孔子此说持有疑义的朋友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:我们为什么非要把我们几千年来所尊敬的圣人言辞往坏处去理解呢?要是真的那么理解,那么,真可以说是“以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”了。

(编辑:王乔丹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诗经说解之卷耳

下一条:【路也专栏】男人的奖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