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十章)
发布日期:2013-04-06   点击:

第十章问强章

原文:

子路问强(1)。子曰:“南方之强与(2)?北方之强与?抑而强与(3)?宽柔以教(4),不报无道(5),南方之强也,君子居之(6)。衽金革(7),死而不厌(8),北方之强也,而强者居之。故君子和而不流(9),强哉矫(10);中立而不倚(11),强哉矫;国有道,不变塞焉(12),强哉矫;国无道,至死不变,强哉矫。”

注释:

(1)子路:姓仲,讳由,字子路,孔子弟子。强:怎样叫做强。(2)与(yu2):同“欤”,语气词。(3)抑(yi4):或者。而(er3):通“尔”,你。(4)宽柔以教(jiao4):用宽容柔顺的之道教化人。(5)报:报复。(6)居之:平时立足于此。(7)衽(ren4)金革:把铠甲当作坐卧的席子。(8)厌:悔恨。(9)和而不流:有喜怒哀乐而知道节制,不随波逐流。(10)强哉矫(jiao3):强中的真正强者。(11)中立:立于中道。不倚(yi3):不偏向一边。(12)不变塞(se4)焉:不改变当初未得志时的操守。

译文:

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强。孔子说:“是南方人的那种强吗?是北方人的那种强吗?或者是你所认为的(中原人士的)那种强吗?用宽容柔顺的之道教化人,不去报复无道的人和事,这是南方人的那种强,君子平时可以立足于此。把铠甲当作坐卧的席子,死而无悔,这是北方人的那种强,刚强的人平时立足于此。所以君子有喜怒哀乐而知道节制,不随波逐流,这是强中真正的强者;立于中道而不偏向一边,这是强中真正的强者;国家符合道义的时候,不改变当初未得志时的操守,这是强中真正的强;国家不符合道义的时候,至死也不改变(操守),这是强中真正的强。”

朱注:

子路问强。

(子路,孔子弟子仲由也。子路好勇,故问强。)

子曰:“南方之强与?北方之强与?抑而强与?

(与,平声。抑,语辞。而,汝也。)

宽柔以教,不报无道,南方之强也,君子居之。

(宽柔以教,谓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也。不报无道,谓横逆之来,直受之而不报也。南方风气柔弱,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,君子之道也。)

衽金革,死而不厌,北方之强也,而强者居之。

(衽,席也。金,戈兵之属。革,甲胄之属。北方风气刚劲,故以果敢之力胜人为强,强者之事也。)

故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!中立而不倚,强哉矫!国有道,不变塞焉,强哉矫!国无道,至死不变,强哉矫!”

(此四者,汝之所当强也。矫,强貌。诗曰“矫矫虎臣”是也。倚,偏着也。塞,未达也。国有道,不变未达之所守;国无道,不变平生之所守也。此则所谓中庸之不可能者,非有以自胜其人欲之私,不能择而守也。君子之强,孰大于是。夫子以是告子路者,所以抑其血气之刚,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也。)

说解:

平时用宽容柔顺的之道去教化人,如春风化雨,和蔼可亲,在遇到别人无道的时候,不去硬逞刚强地加以报复,这种做法是君子所应该学习的,因为这种做法有益于培养自己的心性,使自己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动摇,君子应该能够立足于此,但立足于此却并非真正的强者。有些被认为是刚强的人,表现出来的是不畏困难艰险,置生死于度外,这种强者像英雄一样,但是,如果没有道义和仁心,那么,这种强者也不值得提倡。君子是不冒险、不求侥幸的,需要知道“以保其身”,但是,前提是“既明且哲”。君子不是无原则地献出生命,而是要为了“成仁”、“取义”而不多考虑生死。

人们常常看到恃强好胜者的一时成功,却常常忽略他们最终的失败,所以,强者往往总是被一些人向往,但是,这样的强者不是真正的强者。过分的刚强容易被折断,过分的阴柔不能承担责任,怎样才能达到不过分的刚强也不过分的阴柔呢?真正的强者,在于对本性和操守的坚定不移,而不在于外在的刚强勇猛,在于有刚柔兼济、能屈能伸的品行。

真正的强者是什么样子?首先,在遇到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时,能以礼相守,使之符合仁义之道,做一个中流砥柱而不随波逐流,在道义面前毫不畏惧;通过修养,使内心一片真诚虚静,不只是站在阴或者阳的任何一面,而秉持中道,超越阴阳;当国家有道的时候,不管是贫贱还是富贵,都能守住本性,坚持操守,贫贱而不谄媚,富贵而能守住礼义;在国家无道的时候,仍然端端正正地行事,即使遇到生命威胁也不放弃节操。要做到这些而坚定不移,依靠的是一片赤诚之心。

(责任编辑:薄其一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九章)

下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九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