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十六章)
发布日期:2013-05-07   点击:

第十六章鬼神章

原文:

子曰:“鬼神之为德(1),其盛矣乎!视之而弗见(2),听之而弗闻,体物而不可遗(3)。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(4)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(5),如在其上(6),如在其左右。诗曰(7):‘神之格思(8),不可度思(9),矧可射思(10)。’夫微之显(11),诚之不可揜如此夫(12)!”

注释:

(1)为(wei2):施行。(2)弗见(fu2 jian4):看不见。(3)体物:存在于万物的形体之中,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之中。不可遗:不能遗弃。(4)齐(zhai1)明盛服:斋戒并穿上洁净的盛装。(5)洋洋乎:流动充满的样子。(7)诗:指。(8)格:来,至。思:语气词。(9)度(duo2):揣测,估量。(10)矧(shen3):况且。射(yi4):因厌恶而抛弃。(11)微之显:好像很隐微难见却又非常明显可知。(12)揜(yan3):同“掩”,遮蔽,掩盖。夫(fu2):语气词。

译文:

孔子说:“鬼神所显现出来的品德,是何等的盛大!要想看到它的形象却看不到,要听到它的声音也听不到,存在于万物的形体之中,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之中,而不能遗弃。(他盛大的品德)使得天下之人(自愿地)斋戒沐浴,隆重地穿上盛装,(充满敬畏地)恭奉敬承而举行祭祀之礼。他是那么流动不息、充实不虚!就好像在人们的头上,又好像在人们的的左右。《诗经》中说:‘神灵驾临到人间,神奇玄妙难以言,岂能懈怠和厌倦。’鬼神好像很隐微难见却又非常明显可知,诚的作用也就是像这样不可掩盖而自然显现!”

朱注:

子曰:“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!

(程子曰:“鬼神,天地之功用,而造化之迹也。”张子曰:“鬼神者,二气之良能也。”愚谓以二气言,则鬼者阴之灵也,神者阳之灵也。以一气言,则至而伸者为神,反而归者为鬼,其实一物而已。为德,犹言性情功效。)

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,体物而不可遗。

(鬼神无形与声,然物之终始,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,是其为物之体,而物所不能遗也。其言体物,犹易所谓干事。)

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!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

(齐,侧皆反。齐之为言齐也,所以齐不齐而致其齐也。明,犹洁也。洋洋,流动充满之意。能使人畏敬奉承,而发见昭著如此,乃其体物而不可遗之验也。孔子曰:“其气发扬于上,为昭明焄蒿凄怆。此百物之精也,神之着也”,正谓此尔。)

诗曰:‘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!矧可射思!’

(度,待洛反。射,音亦,诗作斁。诗大雅抑之篇。格,来也。矧,况也。射,厌也,言厌怠而不敬也。思,语辞。)

夫微之显,诚之不可揜如此夫。”

(夫,音扶。诚者,真实无妄之谓。阴阳合散,无非实者。故其发见之不可揜如此。)

说解:

说到鬼神,我们常常想到的是世俗所想象出来的鬼神的样子,或者佛教、道教所塑造、描绘出来的形象,但是,这是与儒学中所说的鬼神不同的。朱子《中庸章句》中说:“以二气言,则鬼者阴之灵也,神者阳之灵也。以一气言,则至而伸者为神,反而归者为鬼,其实一物而已。”从阴阳来说,《周易·系辞传》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”我们现在所说的“神奇莫测”的“神”与此一致。天地之道,又何尝不是如此神奇莫测的呢?就人生而言,存在于人世间的时候是人,死后便成为鬼神。从生命的归宿来说,人死为鬼,鬼就是归的意思;从生命的延续来说,死后的精神灵魂并不因为肉体的死亡而结束,而是延伸到后世、子孙。这种归宿,并非永恒地使人居住在那里而不出来了,那只是生命流程中的一个中转站;这种延伸,包括肉体上的遗传,也包括精神思想上的延续。所以说,鬼者,归也;神者,伸也。

孔子说:“敬鬼神而远之。”为什么对鬼神要敬?因为鬼神是神奇莫测的,更因为鬼神其实就是我们的祖先的象征。从更长远处来说,道是天地的祖先,天地是人类的祖先,个人的祖先则是相对于子女而言的。为什么要对鬼神保持远离的状态?因为鬼神是神奇莫测的,更因为无论鬼神如何,我们都需要先靠我们自己来“尽人事”。如果说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属“阳”,也就是“人”的世界;那么,同时也必然有一个我们看不到、听不到的属于“阴”的世界,也就是“鬼神”的世界。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,不是月亮对我们没有影响了,更不是月亮不存在了,同样道理,我们看不到鬼神,并不是说鬼神对我们没有影响,更不是鬼神不存在。虽然我们看不到鬼神的存在,听不到鬼神的声音,但是,他存在于万物的形体之中,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之中,没有任何东西、任何人能够排斥他的存在。这就像人的“遗传”一样,谁能把这种“遗传”遗弃?谁能够不受前人思想、文化、习俗的影响?

正因为他的品德极为盛大,所以,天下之人才会自愿地斋戒沐浴,隆重地穿上盛装,充满敬畏地恭奉敬承而举行祭祀之礼。祭祀鬼神,不是因为害怕鬼神,不是为了向鬼神祈求什么,而是为了表示对鬼神的感谢,而是为了表示不忘记天地祖先的恩德。孔子说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祭之以礼”;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对祖先的祭祀,就是“追远”——追怀远去的祖先。忘记历史则意味着背叛,忘记祖先则是极大的不孝。因为他存在于万物的形体之中,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之中,没有任何东西、任何人能够排斥他的存在,所以说,他是那么流动不息、充实不虚!就好像在人们的头上,又好像在人们的的左右。其实,鬼神就在我们身体之中,我们谁也无法在将来不成为鬼神!

人死之后,肉体归于大地,转化成其他东西,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,成为“鼠肝虫臂”,其实,岂止是“鼠肝虫臂”,我们的食物中,我们生存的环境中,无处没有他的遗迹,我们的肉体之中也有他的存在。前人的呼吸,并没有随着他们停止呼吸而消失了,而是仍然像风一样流动于天地之间,这就是“鬼”。前人已去,但是,他们都曾一代代地在生活习惯上、在精神思想上影响着同一代人和后代的人,能够影响千秋万世、能够影响四面八方的人,而使之端正、善良,这就是“神”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“鬼”,但是,是否能成为“神”,却需要看我们自己的修养和作为究竟如何。所以,谁能对鬼神有懈怠和厌倦之心?

鬼神之德是如此,人的诚心也是如此。一个人是否具有诚心,好像是只有自己知道,所以,诚心好像是隐微难见的;但是,任何人都同样具有这样的本心——诚心,所以,将心比心,诚心又是非常明显可知的。当每一颗本来就具有的诚心发挥出它的作用的时候,天下也就一分分地增加了更多的真诚,人间也就一分分地增加了更多的和谐。当真诚而又和谐的时候,难道离“中和”的境界还会远吗?

(责任编辑:薄其一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十七章)

下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庸说解(第十五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