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《孟子》学记·公孙丑下·天时章
发布日期:2020-12-08   点击:

公孙丑下

天时章

孟子曰:“天时不如地利(1),地利不如人和(2)。三里之城(3),七里之郭(4),环而攻之而不胜(5);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(6)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(7)。城非不高也(8),池非不深也(9),兵革非不坚利也(10),米粟非不多也(11),委而去之(12)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(13)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(14)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(15)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(16),亲戚畔之(17)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(18)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”

注释:

(1)天时:此指通过择日之术选择的吉日。地利:此指地势的坚固、险阻。(2)人和:此指人心的和谐。(3)三里之城:指城池的范围很小。城:用城墙环绕起来的地方。(4)七里之郭:指城墙之外、郊野之内的地方。(5)环:环绕,包围。不胜:不能获胜。(6)必:一定。(7)是:这是因为。(8)城:此指城墙。(9)池:此指护城河。(10)兵革:兵器和铠甲。(11)米粟(su4):此泛指粮食。(12)委:放弃。去:离开。(13)域民:使民众留在境内。封疆:边疆。(14)固国:使国家稳固。(15)威:威镇。(16)至:达到极点。(17)亲戚:近亲。畔(pan4):通“叛”,背叛。(18)以:凭借。

译文:

孟子说:“精心去选择吉日,不如有坚固险要的地势;有坚固险要的地势,不如有人心的和谐。有方圆三里大小的城池,七里大小的外城,有人从四面环攻却不一定能取胜。四面环攻这个小城,一定会有符合天时的吉日,然而却仍然不能取胜,这就是说天时不如地利。城墙不是不够高,护城河不是不够深,兵器和铠甲不是不够锋利和坚固,粮食不是不够多,如果百姓放弃了这些而离开这里,这就是说地利不如人和。所以说:使民众留在境内不能依赖边疆的分界,使国家稳固不能依赖山川的险要,威镇天下不能依赖锋利的兵器和坚固的铠甲。符合道义者得到的帮助会越来越多,失去道义者得到的帮助会越来越少。所得的帮助少到极限,近亲都会背叛他;所的到的帮助多到极限,整个天下都会归顺。凭借天下之人的归顺,去攻克被近亲所背叛的人,所以,君子有行仁而不动武的时候,但是,一旦发生了战争却一定能获胜。”

朱注:

孟子曰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
(天时,谓时日支干、孤虚、王相之属也。地利,险阻、城池之固也。人和,得民心之和也。)

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;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

(夫,音扶。三里七里,城郭之小者。郭,外城。环,围也。言四面攻围,旷日持久,必有值天时之善者。)

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;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

(革,甲也。粟,谷也。委,弃也。言不得民心,民不为守也。)

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

(域,界限也。)

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;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”

(言不战则已,战则必胜。尹氏曰:“言得天下者,凡以得民心而已。”)

说解:

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是此章的宗旨。

所谓天时,是指通过通过择日之术所选择出来的吉日吉时。择日之术,是根据年月日时的天干和地支、推算某日某时的吉凶趋势的一种方式,后人有《协纪辨方书》、《玉匣记》等专书传承此术,也叫择吉术。

所谓干支,是指天干和地支。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

所谓孤虚,是择日术中的术语。天干有十个,地支有十二个,天干和地址的依次组合为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、戊辰、己巳、庚午、辛未、壬申、癸酉,这是十天干的第一轮,以甲子为首,叫做甲子旬;继续组合则有甲戌、乙亥、丙子、丁丑等等,以甲戌为首的叫做甲戌旬,其他的依此类推。在甲子旬中,十天干全有了,但是,地支还有戌、亥两字未出现,这叫做“甲子旬中戌亥空”,戌亥两个地支就叫做“孤”;地支之间有“相冲”的关系,即子午相冲、丑未相冲、寅申相冲、卯酉相冲、辰戌相冲、巳亥相冲,与“孤”相冲的两个地支就叫做“虚”,如甲子旬中,以戌亥为孤,辰戌相冲,巳亥相冲,所以,辰巳就是“虚”。

所谓王相,即“旺相”,是“王相休囚死”的简称,主要有两种方式推算。一是根据四季来推算五行的状态。春季木旺、夏季火旺、秋季金旺、冬季水旺、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土旺。旺者所生的处于相的状态,如木生火,木为王,则火为相;生出旺者的处于休的状态,如木生火,火为王,则木为休;克制旺者的处于囚的状态,如金克木,木为王,则金为囚;旺者所克的处于死的状态,如木克土,木为王,则土为死。春季木旺、火相、水休、金囚、土死;其他季节依此类推。二是根据天干的阴阳属性,结合地支,推算出天干所处的更具体的状态,如甲为阳干,甲在亥时为长生,在子时为沐浴,在丑时为冠带,在寅时为临官,在卯时为帝旺,在辰时为衰,在巳时为病,在午时为死,在未时为墓,在申时为绝,在酉时为胎,在戌时为养。乙木为阴干,在午时为长生,在巳时为沐浴,在辰时为冠带,在卯时为临官,在寅时为帝旺,在丑时为衰,在子时为病,在亥时为死,在戌时为墓,在酉时为绝,在申时为胎,在未时为养;其他依此类推。

通过择日之术,必然能选择出吉年吉月吉日吉时。如果是要围困起一个城池只有三里方圆、外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小地方,要想攻打它,一定会有符合吉年吉月吉日吉时的时候,但是,如果这个小地方城墙坚固、护城河水深,地势险要,就未必能攻克下来,因此说,天时不如地利。

是不是有了地利就必然可靠呢?也不是。城墙很高,护城河很深,兵器很锋利,铠甲很坚牢,粮草很丰足,有了这样的地利条件,一般来说,是不会失败的。但是,如果将士不想作战,却放弃城池而逃走或者投降,百姓不支持作战,而从中扰乱或破坏,就没有不败之理。因此说地利不如人和。

根据以上的道理,就可以知道,想要通过城池、关卡的强制把民众圈在境内,是不可能成功的;想要依据高山、溪流之类的险要地势来固守国家,是不可能长久的;想要凭借锋利的兵器、坚牢的铠甲而威慑天下,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。怎么办呢?如果仁民爱物,才能符合道义;符合道义,才能得到民众相助,乃至可以得到天地相助。如果虐民害物,则是背离道义;背离道义,就会失去民心的拥戴,甚至会有灾异发生。所以说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”。有“人和”作为前提,然后,地利、天时可以发挥作用,这样也就是“多助之至”,在这样的情况下,君主之政令合于道义,天下之人所顺应的是道义,因为顺应道义,所以会与政令符合道义的君主同心同德;如果君主政令不符合道义,却放纵私心私欲,那么,即使是与自己的近亲,也会有利益冲突的时候;因为自己的私心私欲,而损害到近亲的利益,那么,近亲也会像敌人一样,这样也就是“寡助之至”。

君子不启战端,所以说“君子有不战”。君子依仁义而行,当不仁不义之人危害国计民生、天下苍生的时候,不惧一战。怎样才能“战必胜”呢?关键在于施行仁政、遵循王道。施行仁政、遵循王道,则能得民心、合道义。得民心、合道义,则能使天下之人同心同德。天下之人同心同德,则能并肩协力。有同心同德和并肩协力为前提,去攻克背弃道义、众叛亲离的敌人,岂有不胜之理?同心同德和并肩协力,不是强制出来的,不是诱惑出来的,必须有仁政、王道,然后国内之民、天下之人可以同心同德、并肩协力。

上一条:《孟子》学记·公孙丑下·将朝章

下一条:《孟子》学记·公孙丑上·夷惠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