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先把《载(音在)驰》的诗序和正文阅读三遍:
诗序:《载驰》,许穆夫人作也。闵【同悯】其宗国颠覆,自伤不能救也。卫懿公为(音围)狄人所灭,国人分散,露于漕邑,许穆夫人闵卫之亡,伤许之小,力不能救,思归唁(音艳)其兄,又义不得,故赋是诗也。
第一章: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。驱马悠悠,言至于漕。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
第二章:既不我嘉,不能旋反。视尔不臧,我思不远。
第三章:既不我嘉,不能旋济。视尔不臧,我思不閟【同闭】。
第四章:陟(音志)彼阿(音饿一声)丘,言采其虻【通莔,音萌】。女子善怀,亦各有行(音航)。许人尤之,众稚且狂。
第五章:我行(音形)其野,芃芃(音朋)其麦。控于大邦,谁因谁极。大夫君子,无我有尤。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
一、题解:
这是《鄘风》的最后一篇。《鄘风》之诗共十篇,始于《柏舟》之“共姜自誓”;然后是《墙有茨》、《君子偕老》、《桑中》、《鹑之奔奔》之此淫乱、淫奔。至此,卫国虽然未亡,而其实君臣已经没有礼义廉耻,几乎成为衣冠禽兽了,继之以狄人灭卫国。
在齐桓公的帮助之下,卫国得以重建,于是有了卫文公复国。《定之方中》“美卫文公”之“始建城市而营宫室,得其时制,百姓说【同悦】之,国家殷富”;然后是《蝃蝀》“止奔”而使过人知廉耻,《相鼠》使国人知礼义,《干旄》用贤臣而好善,是卫国中兴。
在卫文公之后,卫国还有成公、穆公、献公、殇公、襄公、灵公、出公、庄公等等,然而,《诗经·鄘风》却以“卫文公”结束,下面的《卫风》也是如此,为什么呢?大概是因为《诗经》不是记史之作,一国“兴衰之义”既然已经完备,不必再作。
《邶风》、《鄘风》、《卫风》,所说的都是卫国;所不同的是,《邶风》是卫国何以渐衰之义,《鄘风》是卫国何以中兴之义,《卫风》则是总言卫国兴衰之道。败坏礼义,似乎未至于国灭,而必因此而国灭;礼义之兴,似乎无关乎建国,而建国必赖于礼义。
《鄘风》之首的《柏舟》,赞美“共姜”之守礼;《鄘风》之末的《载驰》,写从卫国嫁到许国的“许穆夫人”,见卫国被狄人所灭的悲悯之情,以及想要救国之意。所谓“载驰”,就是恨不能飞驰到卫国,前去救国,前去慰问亲人。
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子,尚有如此亲情,为何那些身在国君之位的男儿却不顾父祖、不顾亲人?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子,尚且为救国而忧心如焚,为何那些神在国君之位的哪儿却能忍心为一己私欲而败坏祖业、伤害国人呢?
由此,令人不禁想到后蜀花蕊夫人的《述国亡诗》:“君王城上竖降旗,且在深宫那得知?十四万人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。”卫国之君真的不如“共姜”、“许穆夫人”吗?只是私情私欲熏心,而终至于成为祖先之罪人、国人之罪人。
二、诗序讲解:
诗序:“《载驰》,许穆夫人作也。闵【同悯】其宗国颠覆,自伤不能救也。卫懿公为(音围)狄人所灭,国人分散,露于漕邑,许穆夫人闵卫之亡,伤许之小,力不能救,思归唁(音艳)其兄,又义不得,故赋是诗也。”
“许穆夫人”是谁?是卫国的“公子顽”与“卫宣公”的夫人“卫宣姜”淫乱而生之女,与戴公是同父同母的兄妹;她出嫁而成为许穆公的夫人,所以称之为“许穆夫人”。一个人无法选择父母,所以,我们不必关注她父母的德行,关键在于自己的德行。
“许穆夫人”为何作此诗?因为悲悯“宗国颠覆”,而自我感伤没有能力去救国。她已经出嫁而成为“许穆夫人”,身居许国,然而,永远不能改变的是,其“宗国”是卫国,这是“许穆夫人”的根本之所在。既然说是“宗国”,而不是“故国”,就是是“不忘本”
“宗国”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祖祖孙孙世代相传之“正宗”。“许穆夫人”已经出嫁到许国,却不忘“宗国”,可是,那些在“宗国”的君位之上的男人们,却因为贪图一己私情私欲,败坏礼义,使得“宗国”到了“颠覆”的地步,可谓愧对列祖列宗。
表面看来,卫国的“颠覆”是被“狄人”所“颠覆”的,其实却是身在卫国君位的国君子嗣自己所“颠覆”的。如果那些“国君”能够还顾及到礼义廉耻,心中还有一点对祖先的孝心,还有一点爱民之意,即使“狄人”想要“颠覆”卫国,也终究难以达到目的。
卫国在“卫懿公”的时候,受到“狄人”入侵而“颠覆”了,固然与“卫懿公”的荒淫无道有关,然而,如果卫庄公、卫宣公、公子顽等人能够像卫文公那样,卫国也不至于到此地步吧?所以,卫国被“狄人”所灭,意味着他们只能是其列祖列宗的罪人。
在“狄人”灭卫国之后,“国人分散”,这是从还生存着的国人来说,那些因此而死去的且不说了。如果“许穆夫人”之“宗国”的君主们像卫文公那样爱民,国人也就不至于死伤、分散吧?所以,卫国被“狄人”所灭,意味着他们是卫国国人的罪人。
在“狄人”灭卫的时候,卫懿公死了,宋桓公迎接卫国分散的遗民渡河而到了漕邑,而立戴公为君,也只是让卫国遗民暂时得到“苟安”而已,算不上是“复国”,所以,《诗序》称之为“露于漕邑”,而不称之为“复国”、“建国”。
在此情况下,在“许穆夫人”心中,其“宗国”已经灭亡了,犹如其根失去了,因此而悲悯其“宗国”的亲人,悲悯其“宗国”的百姓。她不仅仅是停留在“悲悯”的感情之中,而且还要去救其“宗国”,这是要有实际的作为。
然而,许国只是一个小国,恐怕其国力不足以救助卫国,从诗中可知,即使如此,“许穆夫人”也没有放弃,而是请求许国君臣能够去救助,只是许国君臣以许国“力不能救”而拒绝救助,这无疑更让“许穆夫人”伤心、痛心。
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,“许穆夫人”只好请求自己回到“宗国”,去安慰她的兄长“戴公”。这里为什么用“唁”字呢?因为去安慰失去国家而还在世的“戴公”,而“吊”字才是去为死者送终,同时安慰死者的亲人。
“许穆夫人”的这个请求,从一般情况下来说,是不符合当时之礼仪的,因为出嫁而成为其他国家的国君夫人之后,父母已经不在了,就不可再回自己娘家。不过,这是“礼”之“经”。如今,卫国被“狄人”所灭,属于“巨变”,在此情况下,未尝不可从“权”。
可是,许国的君臣墨守“礼”之“经”,而不肯从“权”,所以,不允许“许穆夫人”回“宗国”去安慰“戴公”,这就是“义不得”之意。“许穆夫人”既不能救国,又不能去安慰其兄,其情其义却未减弱,因此写下了《载驰》一诗,寄托其情志。
三、《载驰》讲解:
第一章:“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。驱马悠悠,言至于漕。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
“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”。“载驰载驱”相当于说“既驰又驱”,“驰”是纵马奔驰,“驱”是用力驱赶;“言”是“我”,“卫侯”指戴公。此句意思是,马像飞驰一样了,还是嫌它跑得太慢,所以,驱赶着马让它跑得更快;因为我要去安慰我的兄长。
“驱马悠悠,言至于漕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悠悠,远貌。漕,卫东邑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我要让赶车的人扬鞭策马到最快最快,因为许国距离卫国太遥远,我恨不能马上就赶到;我要到我兄长临时安身的漕邑去,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。
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草行曰跋,水行曰涉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卫国的大夫跨越荒野河流,长途跋涉,火速前来报告卫国的危难;我听到这种情况,不能不忧心如焚,所以,纵然无力去救国,也要火速去看看我的兄长。
第二章:“既不我嘉,不能旋反。视尔不臧,我思不远。”
“既不我嘉,不能旋反”。“既不我嘉”相当于说“既不嘉我”,即已经都不赞同我的想法。《毛传》说:“不能旋反,我思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许国的君臣都不赞成派兵救助卫国以及回去安慰我兄长的想法,可是,我的思念之情却不能有丝毫改变。
“视尔不臧,我思不远”。“臧”是“善”义。《毛传》说:“(我思不远),不能远卫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我看到了你们这些许国的人都缺乏善心,卫国已经遭受灭顶之灾,竟然不想给以救助;可是,卫国是我的宗国,我的心中却不能把卫国放在一边而不管。
第三章:“既不我嘉,不能旋济。视尔不臧,我思不閟。”
“既不我嘉,不能旋济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济,止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许国的君臣都不赞成我派兵救助卫国以及回去安慰我兄长的想法,可是,我却不能回心转意、停止我的思念之情,因为那是我的宗国,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,因为那里有卫国众多的百姓。
“视尔不臧,我思不閟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閟,闭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我看到了你们这些许国的人都缺乏善心,卫国已经遭受灭顶之灾,竟然不想给以救助;可是,我思想的闸门却无法关闭,卫国灭亡的噩耗冲荡着我的心,我的情思像泉水无法不喷涌。
先王、圣人制礼,本来是本乎天理,合乎人情;仁君贤臣守礼固然应当,但在特殊情况下,只要不违背天理,就应该照顾人情,从而有所变通,此即所谓“守经而行权”。“许穆夫人”在卫国灭亡的情况下,真情难抑,回国安慰其兄,应当在礼义上有所变通。
第四章:陟彼阿丘,言采其虻。女子善怀,亦各有行。许人尤之,众稚且狂。
“陟彼阿丘,言采其虻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偏高曰阿丘。虻,贝母也。升至偏高之丘,采其虻者,将以疗疾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我为了治疗疾病,会登上那偏斜的山丘,去采集草药贝母;如今卫国危亡,我也要想方设法去加以拯救。
“女子善怀,亦各有行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行,道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我生为女子之身,本来就多愁善感、思虑众多,这是无法改变的,但是,我的愁思和我的想法并不违背正道,期望许国君臣能够予以成全。
“许人尤之,众稚且狂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尤,过也。是乃众幼稚且狂进,取一概之义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许国的君臣却认为我的愁思和想法过分而违礼,这是因为你们这些大夫们太幼稚而且狂傲,只知墨守于礼,却不知礼有权变之道。
《春秋公羊传》桓公十一年说:“权者何?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。权之所设,舍死亡无所设。行权有道,自贬损以行权,不害人以行权。杀人以自生,亡人以自存,君子不为也。”这是对“权变”的解释,以及“行权”的原则。
第五章:我行其野,芃芃其麦。控于大邦,谁因谁极。大夫君子,无我有尤。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
“我行其野,芃芃其麦”。“芃芃”是茂盛之貌。此句是“许穆夫人”的想象之辞,意思是说,现在这个时候,我如果走到卫国的田野之中,一定会看到那生长得茂盛的麦子,可是,这些麦子还没有收割,卫国的遗民逃散各地,不知生活会是多么艰难。
“控于大邦,谁因谁极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控,引也。极,至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如今“卫戴公”一定是想要请求某个大国前来救援,我担心是否有人能去求助,是否有哪个大国可以真的前来救助,为了卫国的百姓,我也不能不回去看看。
“大夫君子,无我有尤”。这里的“君子”是指许国的贤者,“有尤”是“有所责难”。此句的意思是说,许国的各位大夫,各位贤者,我真诚期望你们能理解我,即使仅仅为了卫国的百姓着想,也请不要再对我的愁思和想法有所责难。
“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(不如我所之),不如我所思之笃厚也。”此句的意思是,许国的各位大夫和贤者,你们一定很从各个方面、各个角度去考虑周全,可是,恐怕不如我所思考的更加情真意切而且真诚、笃实、厚道、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