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133:《论语·颜渊》001(2017.11.21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QQ群讲座稿133:《论语·颜渊》001(2017.11.21)

【学友好!济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256个,及“济大经典课堂微信群”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较大、间隔较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己读经学记;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与学友共学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发布于各群之文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用微信者,可由已入该群者邀请;不加入其他微信群,请勿邀请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
{12.1.1颜渊问“仁”。子曰∶“克己复礼,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}

【1】《论语》前十篇有多次论及“仁”,乃是侧重于自身修养;后十篇之“仁”,则是侧重于践行、为政。是故,此处颜子所问,以及此下仲弓所问、司马牛所问,皆非“何谓仁”,而是“于日常言行,以及为政之中,如何践行而成仁”。

《颜渊》一篇,首当其冲者,即是“三子问仁”。三子所问则同,夫子所告则不同,何也?并非“仁”有不同,而是“人所能达者”有不同。告知颜子者,犹言“仁者,人也”;告知仲弓者,犹言“仁者,爱人”;告知司马牛者,犹如言“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”。

朱子曰:“仁者,本心之全德。”凡生而为人者,皆有“恻隐之心”,可谓既有“本心”;“恻隐之心”不失,则“仁之端”备矣。“恻隐之心”,“不忍见人受伤之心”也,由此而至于“爱人”,可谓“本心之扩充”。至于“本心充实而无不全”,则可谓“全德”。

“为人君,止于仁”,然而,“人”不在“君”之位,岂能因此而不仁?“人”之“仁”或未必能全,有“恻隐之心”不失,则可谓不失其为“人”;若失去“恻隐之心”,则无别于禽兽。学习者,学习此仁;修养者,扩充此仁;修行者,充实此仁。

【2】“克己复礼,为仁”,谓“克己复礼”乃是“为仁”之道也。何谓“克己”?朱子曰:“克,胜也。己,谓身之私欲也。”朱子此解,适合于君子、贤人,而不适合于圣人。如此作解,虽有所未达,却无偏失之隐患,以其方向不偏也。

人人皆有“本心之德”,然而,既有此“身”,一旦遇外事外物,则“私欲”易于萌生。“私欲”既萌,则先“己”而后“人”,乃至有“己”而无“人”;如此则可谓“身之私欲胜于本心之德”,其趋向则至于无所不为,如洪水泛滥矣。

“本心之德胜于身之私欲”,并非“以人胜己”,而在于以“人人相同之心”通“人人之心”;“人人相同之心”,惟“本心”;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是“心心相通”之途;“私欲”生于“私心”,一旦有“私心”则非“本心”,亦不能通“人人之心”。

若谓“克己”为“以本心之德胜过身之私欲”,而外事有万、外物有万,以一胜万,似乎相差悬殊矣;即如《大学》所言:“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。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。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。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”如此“克己”,亦何其难哉?

是故,“克己”不宜重在从“克”入手,而宜重在从“修养本心之德”入手。若“本心之德”不修养扩充,则如微弱之火,不待杯水,微风即可吹灭。若从“克”入手,则如镜虽日日拂拭而终究难净,如一人而与千军万马交战。然而,“私欲”不“克”,心终究难正。

【3】孟子曰:“持其志,无暴其气。”又曰“志壹则动气,气壹则动志也。”是故,“克己”须先“立志”,如若不能“志于仁”,则可谓“可由而不可知之民”,难与有言也,难与有为矣。“立志”亦必“养气”,且能“以志帅气”方可。

事物虽有万,然而,终须一一面对,此即孟子所谓“集义”。“集义”者,遇事待物则“唯义是从”,遇一事物而能义,进而遇十百千万之事物亦能义矣。“仁”为“本心之全德”,呈现于言行举止则无不义;“仁”之源则在于“善性”。

“心正”而后可以“见性”,“尽性”而后可以“得道”。由此而言,“克己”者,由“人心”而通达“天心”之途也。“人心惟危”,以“惟精”而正之;“惟精”者,“人欲净尽”也,“人欲净尽”则“天理呈现”,“天理呈现”则“道心生矣”。

“道心惟微”,以“惟一”而通之;“惟一”者,“一以贯之”也;“道生一”,是故,“人心”由“一”通“天心”;“天心”以“一”统“人心”。由“人心”通达“天心”,非舍弃“人心”,而是如“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”。

【4】再及“复礼”。船山先生曰:“《集注》言‘复,反也’,反犹‘拨乱反正’之反;庆源谓‘犹归也’,非是。《春秋谷梁传》云‘归者,顺词也,易词也’,其言复归,则难词矣。于此不审,圣功无据。”(《读四书大全说》)

“克己”,由心性而言;“复礼”,由行为而言。“心正”而“性善”,“为仁”之本源也;无本必无末,无源必无流,然而,本末俱全方可谓完整树木,本正而末邪亦非成材;源流皆充沛方可永不干涸,源清而流浊亦难成用。心正性善,亦须付诸行为而不偏不失。

“复礼”之“复”,固在于“拨乱反正”,然而不可局限于此。何以言“复归”为“难词”?既已有“非礼”之行为,乃至既习以为常,而欲“复归”于“礼”,倘若志气不坚定、毅力不坚强,则非易事也。是故,“复礼”必有“坚持”,而后方可。

然而,“坚持”,可以久而成习,亦即所谓“习惯”。凭借“惯性之力”,固然可以破除某些阻碍,一旦阻碍持续加大,或者阻力大于惯力,则必有逆反,以至于前功尽弃。是故,由“习惯”而至于“自然”方可。如何至于“自然”?此须由“礼”以言之。

【今晚发布完毕,因近两日有两事在预计之外,故学习时间减少,今晚只能发布以上文字,下周二再继续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34:《论语·颜渊》002(2017.11.28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32:《论语·先进》022(2017.11.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