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136:《论语·颜渊》004(2017.12.19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QQ群讲座稿136:《论语·颜渊》004(2017.12.19)

【学友好!济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262个,及“济大经典课堂微信群”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较大、间隔较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己读经学记;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与学友共学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发布于各群之文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用微信者,可由已入该群者邀请;不加入其他微信群,请勿邀请。贵群无人愿读,请将我移出贵群。】

{12.3司马牛问“仁”。子曰“仁者,其言也讱(音刃)。”曰“斯言也讱,其谓之仁矣乎?”子曰“为(音围)之难,言之得无讱乎?”}

【1】《颜渊》开篇,首言三子问仁。从三子境界不同而言,夫子所答固然有所针对。颜子之德行,已近乎圣而未达,“其心三月不违仁”,是能“尽仁”而尚未“尽”也,故夫子答之以“为仁”之纲目、本末、终始,犹言“为仁”之“全功”也。

仲弓之德行,已近乎贤而未达,能“居敬行简”,能“为仁”而未尽明“为仁之道途”,故夫子答之以“敬恕谨慎”,犹言“为仁”之“践履”也。司马牛之德行,已“志于仁”,而能学习“圣贤君子之道”,或以为“为仁”乃是易事,是故夫子答之以“为仁之难”。

司马牛者,夫子弟子之一,其名为耕,或曰名犁,其字为子牛。何以谓其能“志于仁”也?名列于夫子七十弟子之中者,必是“志于仁”,且能学习“圣贤君子之道”者也。何以谓其意谓“为仁”乃是易事?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曰:“牛多言而躁。”

《论语》载此“为仁”之三问三答,问者固然是三子,然而,学者当以此三问如自己之问,且须遵奉夫子答三子之言而“请事斯言”;学者之境界亦必有如三子之不同,能知纲目、道途、勉为其难,且须循序渐进也。倘若只如旁观者而议论之,则非学者之道也。

【2】夫子答司马牛曰:“仁者,其言也讱。”何谓“讱”?何晏先生注:“讱,难也。”朱子注:“讱,忍也,难也。”、《说文解字》:“讱,顿也。”《说文解字注》曰:“顿之言钝也。”然则何以“讱”字有“难、忍、顿”三义也?

汉字之义,无不本于其象,是故,由象可求其本义,由本义方能言其引申义。“讱”字“从言,刃声”,则“言”为其类象,谓“讱”所指为“言辞”之类,或与“言辞”相关;“刃”为其具象,谓“讱”字之义须从“刃”而看待其“言”。

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刃,刀坚也。象刀有刃之形。”刀坚而锋利,则可用以伤人,亦可用以护人;由此而言,“言”亦如“刃”,可伤人或护人;“刃”之伤人与护人,皆在于用“刃”者之心,纵然意欲护人,若稍有不慎或不精,亦难免无意间伤人,故引申为“难”。

“言”或如“刃”而或伤人与护人,以“心”用“刃”亦须唯恐伤人,故不可不“忍”;此所谓“忍”者,取“隐忍而不敢轻率”之义。由此再引申,则“讱”又有“顿”义,谓“迟缓而不敢轻率”也。以“钝”解“顿”,则非由“讱”引申而出。

【3】“仁者,其言也讱。”谓“仁”与“为仁”,其义皆深远,故而一言难尽,不可轻言。人人生来,无不已具“恻隐之心”为“仁之端”,然而,虽有“仁之端”,“为仁”却并非易事。何也?有丝毫私心杂念,则遇诱惑或威胁,即难免于“不仁”。

“仁者爱人”,其所谓“爱”,非从“私心私情”所发之“爱”,而是从“恻隐之心”所生之“爱惜、爱护”。倘若“克己”而不能除尽“私心私欲”,“复礼”而未至于“立身”,则其所“为”不足以谓之“仁”,或只是不至于“不仁”而已。

进而言之,倘若“克己”不能通达“天人”,“复礼”而不能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和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”,亦不足以谓之“尽仁”。是故,“仁道至大”而不可轻言轻许,“非但行之难也,其言之也亦难”。

再者,“仁”之义,非言辞文字所能“尽”者,未能“见性”者,虽告之以千言万语而欲其知“仁”,亦只是“空言”;经典所言之“仁”,能使人知晓何以“为仁”,犹如向导之言。“仁”必“自得之”,而后方能自名何谓“仁”。

此外,“仁”,非与“不仁”相对而言者,方可谓之“仁”。倘若是与“不仁”相对而言之“仁”,则未必是名副其实之“仁”,亦即并非《道德经》所言“常名”,而是“非常名”;“为仁由己”而已,倘若“以仁责人”,则必有“以不仁伤人”之举。

【4】司马牛闻夫子所答,再请教曰:“其言也讱,斯谓之仁已乎?”盖司马牛意谓,“其言也讱”为言行不可有伤于人,亦即须恪守“恻隐之心”,此非难事,且以为仅仅如此不足以谓之“仁”,是故有如此之问,且欲使夫子深言“仁道”之全体。

司马牛如此之思、如此之问,情有可原,何也?此是学者常有之思,常有之问。仅有“恻隐之心”而不忍伤人,固然不足以谓之“仁”,然而,纵使仅仅恪守“恻隐之心”而不失,亦非易事。倘若以为是易事,则可谓小觑“克己复礼”矣。

失去“恻隐之心”则“非人”矣,是故,惟有诚敬学习“圣贤君子之道”,惟有“志于仁”而“信道笃行”,方能不失“恻隐之心”。然而,世人多有“以为做人无需学习者”,因而往往厌恶或指责他人之不仁,而自身遇事则往往任凭私心私欲而不自知。

子路于所闻未能行之,则唯恐再闻其他,然而,学者往往乐于多闻而不顾是否践行,且往往好闻高远之道而不能循序渐进。譬如,不学习《三字经》《弟子规》即欲读“四书”,未能学习“四书”即欲读“五经”,未能立“人道”即欲闻“天道”。

譬如登山,须知登山正道;若欲登山,则须遵循正道,脚踏实地,循序而上,乃至有回旋往复之处,不可跨越,不可好高骛远。学习圣贤君子之道,须知正道;若要“为仁”,亦须循序渐进,脚踏实地,而不可好高骛远。

【5】夫子再告司马牛曰:“为之难,言之得无讱乎?”所谓“为之难”,是“为仁并非易事”;所谓“言之得无讱乎”,是“言仁不可不慎之又慎,不可轻易言之”。正因“为仁非易事”,故而“言之亦不可轻率”。夫子“罕言仁”,盖亦如此也。

夫子何以告之“为之难”?学习“圣贤君子之道”而成就“圣贤君子之德”,实非易事,若非有“圣贤君子之志”,固然不能达;纵然有“圣贤君子之志”,亦须“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而后可达。由“小人”而“君子”,难;由“君子”而“贤人”,难。

“君子勉为其难”,况“圣贤”乎?知道而退者,难与言矣;闻道不信者,难与行矣。闻道不行者,是旁观者;沽名钓誉者,是虚伪者。随波逐流者,是平庸者;邯郸学步者,是模仿者。欲求名利者,是小人也;道听途说者,德之弃也。

程子曰:“如读《论语》,未读时是此等人,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,便是不曾读。”朱子曰:“盖圣人之言,虽有高下大小之不同,然其切于学者之身,而皆为入德之要,则又初不异也。读者其致思焉。”

【今晚发布完毕,下周二再继续。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37:《论语·颜渊》005(2017.12.26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35:《论语·颜渊》003(2017.12.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