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223讲:《诗经·桧(音贵)风·匪(音诽)风》(2017.05.07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二三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桧(音贵)风·匪(音诽)风(2017.05.07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237群,宗来亲手逐群分段贴文,约十五分钟一大段(第一段费时最多,故篇幅更大);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;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待答,群中不答。此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是宗来自学所撰。敬学《毛诗诂训传》与《诗序》,不敢鉴评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愿学者欢迎,不愿者请自便。此后,若非特殊情况,不再接受加群邀请。】

请先阅读诗序与原文三遍(建议背诵):

诗序:《匪风》,思周道也。国小政乱,忧及祸难(音南四声),而思周道焉。

第一章:匪(音诽)风发兮,匪车偈(音洁)兮。顾瞻(音沾)周道,中心怛(音达)兮。

第二章:匪风飘兮,匪车嘌(音飘)兮。顾瞻周道,中心吊兮。

第三章:谁能亨【同烹】鱼?溉(音盖)之釜鬵(音俯寻)。谁将西归?怀之好音。

一、题解

《桧风》惟有四篇,首篇《羔裘》,言其国虽狭小,其君但能信道、遵道、行道,未尝不可如商汤、周文王般行王道;然而,其君喜好身穿祭祀之服却非行祭祀之礼,使其大夫身穿朝服却不得不从其游宴,致使其大夫失望,而以道离去。

君不用道,则王道无望矣,然而,若其君臣能为父母去世而守三年之丧,能使其民风淳朴,孝敬父母,知恩图报,则其国虽不能成就王道,却终究不至于失去礼义廉耻,不至于沦落于夷狄。故自《羔裘》之后,继之以《素冠》,以“刺不能三年”。

国君既不用道,则其政令无“仁政”可言;国君既不守三年之丧,则其教化无“礼义”可言。纵然其国狭小如“低湿之地”,亦有草木可以生长,尚有庶民可以生存,然而,其君却放纵私心私利、私情私欲,故继之以《隰有苌楚》,谓其国民宁愿其君如木石而无情欲。

《桧风》末篇即《匪风》。何谓“匪”?“匪”乃是“篚(音诽)”之本字,犹如“筐”,以竹编制之器,是故,《毛诗诂训传》或解其为“属”,或解其为“匡”。既入“篚”中之物,谓之“属”,如“类属”;使物能容于“篚”,谓之“匡”,如“匡正”。

“匪”字,“从匚(音方),非声”。然则“匪”与“匡”,皆以“匚”为容物之器,而其中之“非”、“王”则是所容之物。“非”者,何也?是飞雁双翅之象,其两翅左右伸展而方向相反,由此而引申出“非此即彼”“相互背离”之义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曰:“非,韦也。”“韦”之正体为“韋”,“从舛(音喘),囗(音围)声”。“舛”之左右两半变为上下之位,其方向相反,以“囗”使之连为一体;飞雁双翅虽相反,亦以雁身使之连为一体。故“韦”与“非”亦皆有“相反相成”之义。

是故,“匪”字之象,有“涵容相反两者为一体”之义;“匡”字之象,有“贯通三才成一体”之义。以此解“匪风”之“匪”,则涵有“上下虽异,相反相成;尊卑有别,终是一体”之义;治国者能如此,方是正道;若与此相背离,则非正道。

二、诗序讲解:

《诗序》曰:“《匪风》,思周道也。国小政乱,忧及祸难(音南四声),而思周道焉。”以上题解,是从“温柔敦厚”之“诗教”而言,即告人以正道而使人知而遵行,若有偏离则当速返而归于正道。《诗序》则从警诫谏诤而言,故其“匪”字虽同,其取义则相反。

“匪”中之“非”,固然犹如飞雁之双翅舒展,飞雁因此而能飞翔;然而,飞雁之能飞翔,在于双翅在一身而有一心,倘若双翅非一雁之双翅,或是离身之断翅,则岂能飞翔?由双翅相反,可以引申出“离心离德”、“相互背离”之意。

由此而言,“匪”中有“非”,如一人自身“三心二意”或“是非不明”,如一家、一国之上下左右“离心离德”、“相互背离”;若此“非”字之象是“背道而驰”之义,则“匪”中有“非”,犹如一人内心不仁、一国政教混乱。如此“匪风”,即“不正之风”。

国君不用道,因而,邦国政教非正道矣,尊卑既别而离心离德矣;国内民风非正风矣;上下相反而不相成矣。何谓“思周道”?是国人、国民思及周族、周朝之道。周族何道?世代修德爱民而族兴、七十里而终究得天命。周朝何道?敬天保民、平天下之道。

国人何以“思周道”?莫非以其“国小”也?邦国狭小,并非病残;麻雀之与苍鹰,五十里男爵与千里公爵,孰谓其小者为病残?然而,纵然只是五十里之封,若既无先祖之功德,又无自身之功德,岂能获之?嗣后,或大之,或小之,或失之,亦须功德。

能大之者,必效法周族之道方可;五十里之封,爵已最低,倘若再小,亦即失之矣,若欲不失,必效法周朝之道。然而,国君无爱民之心,岂能有心行后稷、公刘、古公亶父、王季之事?非惟如此,国君自身不正,其国之“政”今已“乱”矣,去“失国”不远矣。

所谓“忧及祸难,而思周道”,谁之忧、谁之思?最当忧之、最当思之者是国君,然而,国君不知祸患危难将至而不忧、不思。大夫、君子已预知祸患危难将必至,故而忧之思之,以此谏诤其君,倘若国君能从而忧之、思之,国家方能有望。

【因昨晚未写完《匪风》文稿,至今方完毕,即刻补贴如下。】

三、《匪风》讲解:

【1】第一章曰:“匪(音诽)风发兮,匪车偈(音洁)兮。顾瞻(音沾)周道,中心怛(音达)兮。”《毛诗诂训传》注:“发发飘风,非有道之风。偈偈疾驱,非有道之车。怛,伤也。下国之乱,周道灭也。”

“匪风发兮,匪车偈兮”,其义曰:“风气迅猛,弥漫全国,却是违背正道之风;邦国如车,疾速驰骋,可叹所行之道不正。”分言之,“匪风”谓不正之风,“发”谓其风迅猛;“匪车”似乎是其车不正,实则事其车所行之道不正,“偈”谓其车疾行之貌。

“顾瞻周道,中心怛兮”,其义曰:“回首观看,仰望远望,不见周族周朝政令;目睹现状,思虑未来,无法忍禁悲伤忧苦之情。”分言之,“顾”谓回首观看或环视四周,“瞻”谓举目仰望或登高望远;“周道”谓周族及周朝之仁政、王道;“怛”谓忧愁伤痛。

【2】】第二章曰:“匪风飘兮,匪车嘌(音飘)兮。顾瞻周道,中心吊兮。”《毛传》注:“回风为飘。嘌嘌,无节度也。吊,伤也。”据此,“飘”谓其风回旋往复不止;“嘌”谓毫无节制与法度;“吊”谓因人之死丧而感伤慰问。

此章之义曰:“回环往复,飘摇不定,国内弥漫不正之风;邦国如车,放纵妄行,无节无度而且背道而行。回首观看,仰望远望,不见周族周朝政令;昔日已逝,来日难续,无计消除垂吊感伤之情。”

【3】第三章曰:“谁能亨【同烹】鱼?溉(音盖)之釜鬵(音俯寻)。谁将西归?怀之好音。”《毛传》注:“溉,涤也。鬵,釜属。亨鱼烦则碎,治民烦则散,知亨鱼则知治民矣。周道在乎西。怀,归也。”

“亨”字本来兼有三义,一为“亨通”之“亨”,二为“烹饪”之“烹”,三为“享献”之“享”。后世规范汉字,分别以三字表此三义,“谁能亨鱼”之“亨”,取“烹饪”之义。“烹”必有水、有火,以此而成饮食之用。

“谁能亨鱼”,其义曰:“天下之人,谁善烹饪,烹制鱼虾以供人人享用?”此以“亨鱼”喻“治国之事”,《毛传》则以为此是喻“治国之民”。《毛传》之解,恐未能尽合圣人之道。何也?谓“国事”如“鱼”则可,谓“国民”如“鱼”则不可。

“烹鱼”之时,若频繁翻动其鱼,则其鱼易碎而难食用;若国君政事繁苛而扰误农时,则其民不得安宁。“谁能亨鱼”,亦即“谁能行周道”。由此可知,所谓“周道”,固然可解为“周族、周朝之道”,更是“周全、周普、周正、周而复始之道”。

“溉之釜鬵”何义也?“溉”谓“洗涤”、“清洗”;“之”字兼有二义,一指待“烹”之“鱼”,二指“放入”。“釜”与“鬵”是两种炊具,如锅如鼎。此句之义曰:“人善烹鱼,我愿洗涤,洗涤清净放入锅鼎之中。”此喻“君若行道,臣愿辅之”。

“谁将西归”,其义曰:“国内有谁,回归西方,即将回归王道仁政之廷?”何以言“谁”?必有其人,未必是某一人也。何以言“西”?周地以及周朝京城皆在“桧国”之西,然而,此所谓“西”,乃是“王道仁政所在之处”。

何以“谁将西归”用“归”字?自时间而言,无法倒转,故无法回归周族兴起之时、文王武王周公之时;自空间而言,当时之周地已废当初之周地;自人类而言,“王道仁政奉行之处”,即是“民心归往之处”。此时此地奉行“王道仁政”,此时此地即是民心之“归宿”。

“怀之好音”,何义也?《毛传》解“怀”为“归”,但此“归”与“谁将西归”之“归”不同,此“归”有“馈赠”之义。“怀、归、馈”三者有何关联?“怀”者,“本已存之己心”也。“归”者,“复归本心”也;“馈”者,“推己及人,与人为善”也。

所谓“好音”,是“人人所喜好之音”,是“王道仁政之音”。为何不言“声”而言“音”?用“声”字,是从“王道仁政之源”而言,或是从“心性所发”而言;用“音”字,则是从“王道仁政之效用”而言,或是从“心性所已发”而言。

所谓“怀之好音”,其义曰是:“或将西归,或居本土,心性期望何尝有所不同?”亦即失说,“将要西归之人”心怀其德,期望“王道仁政”得以贯彻施行;“写作此诗之人”亦是如此,一国之人、天下之人又何尝不是如此?

【今晚讲学已毕。多谢诸友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所答仅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224讲:《诗经·曹风·蜉蝣(音扶由)》(2017.05.14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222讲:《诗经·桧(音贵)风·隰(音习)有苌(音常)楚》(2017.04.3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