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241讲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破斧》(一)(2017.09.10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第二四一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破斧(一)(2017.09.10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241个QQ群,及“济大经典课堂微信群”。各群皆由本人分段贴文,因群数众多,故篇幅较大、间隔较长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己读经学记;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与学友共学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发布于各群之文字,任凭自愿阅览、转贴。只在“济大经典课堂微信群”进行,不加入其他微信群,请勿邀请。】

请先阅读诗序与原文三遍(建议背诵):

诗序:《破斧》,美周公也。周大夫以恶(音物)四国焉。第一章:既破我斧又缺我斨(音枪)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(音江)第二章:既破我斧又缺我錡(音旗)周公东征四国是吪(音额)哀我人斯亦孔之嘉第三章:既破我斧又缺我銶(音求)周公东征四国是遒(音求)哀我人斯亦孔之休

一、题解:

【1】《诗经》之诗题,貌似取自其诗之首句,然而,或先有其诗而后有题,或先拟定其题而后作诗。当其在诗句之中时,如纽之在衣,如鱼之在水,如花之在枝,其义受限于所在之境况,呈现为“相(音象)”;既以为题时,则由“相”升华为“象”矣,如水转为云。

“相”,只是“此一个”,且各个皆不同;纵然是同一个“相”,当其所处境况不同时,亦因而有所不同;“象”,是“此一类”,笼罩“此类”之中各个“相”,且与其他“类象”相通相联,是故,其义不限于各“相”之总数,不可局限于诗句而解其义。

《破斧》全诗共三章,每章首句皆为“既破我斧”,次句则分别言及“缺我斨(音枪)”、“缺我錡(音旗)”、“缺我銶(音求)”,其中之“破斧”皆为“相”,但亦是“象”中之“相”,解其义亦不可限于“相”,否则,难与言“诗”矣。

此诗以“破斧”为题,则“破斧”为“象”矣。然而,在“破斧”二字之中,“破”为一“相”,“斧”为一“相”,“破斧”亦为一“相”;由其“相”所言,是其本义;由其“象”所言,则是其引申义。“相”者,形貌也;“象”者,以“相”寓义也。

《周易·系辞传》曰:“《易》者,象也。象也者,像也。”须知“日月有象,天地有形,人类有文”。因“日月有象”,故而“日月合易”;“圣人设象”,是圣人拟“日月之象”以言天地;“圣人纂订六经”,是圣人效法日月天地而以明“人文”。

孔子曰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;然则圣人之意,其不可见乎?”又曰:“圣人立象以尽意,设卦以尽情伪,系辞焉以尽其言,变而通之以尽利,鼓之舞之以尽神。”是故,是圣人以“六经”文字“像”天地之道,以“象”而明日月之“易”。读经,不可不知“象”。

【2】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破,石碎也。从石,皮声。”然而,从“石”与“皮”之象而言,此解有所未确。何也?“石碎”谓“石之形体内外尽皆改变,且成为众多小块”,故“碎”字以“卒”为表音之象,“卒”者,“微小”也,“终结”也。“破”必不同于“碎”。

凡以“皮”为表音之象者,无不与“表面”有关,如“坡”、“陂”、“波”、“被”、“彼”、“披”。是故,“破”之本义,当是“石之表面受损伤”,“碎”则是最为严重者。表面之损伤,或许来自于外,或许由内而外。由内而外者,最难救治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曰:“斧,所以斫也。所以二字今补。斧之为用广矣,斤则不见于他用也。盖其制有异矣。白与黑相次文曰黼(音辅),盖如画斧然。故亦曰斧藻。从斤,父(音辅)声。”据此而言,“斤”为斧之本字,“斧”则是“斤”所衍生字。

斧之用,或以斫物,或作兵器,或作仪仗,或作装饰。斫物者,民之用也;兵器者,用以保家卫国护身也;仪仗者,用以行礼仪也。是故,“破斧”者,或谓破坏民生,或谓破坏士卒生命、国家安全,或谓破坏礼仪制度。然而,此皆是叛乱者所致。

有虐民害物者危害天下苍生,则圣王不得已而用兵;有叛乱者危害百姓生命,则圣王不得已而用兵;有外来入侵者危害国人国民,则圣王不得已而用兵。虽然是不得已而用兵,亦终究致使对民生、国家、礼仪之破坏,故而迫不得已也。

倘若身居“王之位”者,有私心私欲,乃至私心私欲泛滥,则其政必不正,其教必不善,乃至成为虐民害物之“独夫”;倘若某人私心私欲泛滥,野心炽烈,则难免于叛乱或侵略。由此而言,“破斧”亦可谓有“弭兵而致太平”之义。

何以“弭兵而致太平”?无外乎“政教”。于“政教”之中,以“教”为主,以“政”为辅。以圣贤君子之道行教化,以圣贤君子之道为政令之规矩、圭臬,如此方可。如《大学》所言: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”是故,周公“制礼作乐”也。

如此,则“破斧”之“斧”,是但取其中“民用”、“仪仗”之义,而“兵器”化为“仪仗”矣。如《书经·武成》所言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兴邦者,无不“敬天爱民”;亡国者,无不“逆天虐民”。

二、诗序讲解:

【1】诗序曰:“《破斧》,美周公也。周大夫以恶(音物)四国焉。”何以“美周公”?周公之东征,非关乎私人名誉、恩怨,而是悉出于“敬天保民”、“敬祖尊王”。是故,所“美”者,是周公之德。西周转危为安,而后之长治久安,周公之功德大矣哉!

周公“敬天保民”之言,见于《书经·大诰》诸篇章;“敬祖尊王”之行,见于《中庸》。《中庸》曰:“周公成文武之德,追王大王﹑王季﹑文王,上祀先公,以天子之礼。”又曰:“子曰:‘武王﹑周公,其达孝矣乎!’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”

何以言“周大夫以恶四国”,而非“周公以恶四国”也?周公所厌恶者,叛乱者之逆天、祸国、殃民,而非厌恶叛乱者。厌恶“叛乱者之逆天、祸国、殃民”,仁也;为救民于水火而征伐叛乱者,义也。“周大夫”之“恶四国”,是厌恶叛乱之四国。

何人“美周公”?“周大夫”也。由《大诰》可知,周公东征之前,大夫多有畏难而反对者,以其当时西周初立而民心未安,以其散布流言及叛乱者之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皆王室至亲,故以为不可征伐。然而,周公东征,终究获大夫支持而得以成功矣。

【2】“四国”者,管叔、蔡叔、商君、奄(音眼)君也。何以“厌恶四国”?管叔、蔡叔散布流言而诋毁周公,祸国殃民之罪魁祸首也;商君、奄君趁机作乱而祸国殃民也。大夫终能“恶四国”而“美周公”,则朝廷之“相(音象)”与“臣”得以同心同德矣。

以史实而言,周成王既明周公之志,而散布谣言者仍旧散布,惑乱天下庶民,扰乱天下政教,终究是病根尚在。管蔡商奄四国,借诋毁周公而欲夺权位、祸乱天下,若能悔改自新,则无“平定管蔡之乱”之事矣。安定天下而致和平,须教以礼义、镇以威仪也。

由《破斧》之诗而言,固然是“美周公”,然而,《大诰》之中,皆是周公奉“王命”之言、继“文王、武王”之志,周公有圣德而成东征其实,是故,亦可谓“君臣同心同德”,亦是“美其王”,更是以此示后世君主须“敬天保民”之义也。

《东山》在前,而《破斧》继之,是先悯其民、慰劳其出征士卒,而后言及须“相臣同心同德”、“君臣同心同德”。孟子曰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所谓“君为轻”,是君主不可自以为尊贵,何也?“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!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”

【今晚发布完毕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242讲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破斧》(二)(2017.09.17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240讲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东山》(四)(2017.09.0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