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248讲: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(一)(2017.10.29)
发布日期:2020-08-04   点击:

第二四八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(一)(2017.10.29)

【欲学圣贤君子道,躬行孝悌敬读经。温柔敦厚诗言志,正解在于毛诗中。回归道统非易事,千年众说起纷争。近百余年反传统,今须本正且源清。宗来本是自己学,来到各群因邀请。今有群数二五四,周日晚间学诗经。群里不聊亦不辩,垂询请给我留言。来者不迎去不送,是否愿学凭自愿。文稿均在空间里,任凭转帖任浏览。】

一、《小雅》与《大雅》略说:

【1】十五国之《风》,或以上风下如《周南》《召南》;或以下风上,如《二南》后十二国之风;或独称周公之德,如《豳风》。总而言之,皆言“大夫”之正道。“大夫”以道事君,于其可美则美之,于其当刺而刺之,无非发乎诚敬之心,而成乎忠信之言行。

继《风》而后者,《雅》也,而分为《小雅》《大雅》。《小雅》共计八十二篇,其中有六篇有目而无辞;《大雅》共计三十篇。“二雅”者,皆为“王者”之政,而作于西周之时。其“正雅”,历涉文王、武王、成王;其“变雅”,则涉厉王、宣王、幽王。

《毛诗·关雎·诗序》云:“言天下之事,形四方之风,谓之《雅》。雅者,正也,言王政之所由废兴(音星)也。政有小大,故有《小雅》焉,有《大雅》焉。”何谓“政有小大”?“小”者,言关乎天下之政事;“大”者,言关乎天地祖先之政事。

何以先《小雅》而后《大雅》?其一,王者,得天之命而敬天保民者也。是故,敬天保民是其职责与义务,惟有能尽其职责与义务,然后能不负天命,能不负祖先。其二,若非上天之命,若非天赋之性,人无以成功德;若无祖先之功德、基业,文王无以成王业。

文王终生未称王,何以谓之文王?受天之命而行王者之事者,虽在世俗而无王位,而已实有王者之德,且得天之命而躬行之矣。武王承之,周公成之。厉王、宣王、幽王者,承天恩祖德而继居王位,若能修德则天命不改,既失德而又虐民则天命岂能不易?

【2】《小雅》八十篇,每十篇为一“什(音时)”,便于分卷也。《鹿鸣之什》十三篇,有三篇缺;《南有嘉鱼之什》十三篇,有三篇缺;《鸿雁之什》、《节南山之什》、《谷风之什》、《甫田之什》各十篇;《鱼藻之什》十四篇,四篇不足以成“什”而收焉。

《小雅》有七“什”。《大雅》三十一篇,有三“什”。《文王之什》十篇,文王、武王之德也;《生民之什》十篇,其前八篇,周公、成王时之诗也,后二篇及《荡之什》十一篇,厉王、宣王、幽王时之诗也。“二雅”之诗,大体按作诗之序。

然而,“二雅”之诗,共计一百一十一篇,各篇之间,并非皆按作诗之时序,而以义理为序。何也?《诗经》并非“诗集”,而是借以“传道”之“诗经”。是故,学习《诗经》,须知《诗经》犹如骨肉血脉神经健全之正体,不可视之为三百零五篇之杂凑。

譬如《小雅》,自《鹿鸣》至于《鱼丽》,先言其文,而后言其武;先言治内,而后言治外。譬如《大雅·文王之什》,自《文王》至于《文王有声》,先言文王之隆德而受天之命,继言武王平定天下之功德,再推而至于上天之命、祖考之美。无不秩序井然。

固然,《二雅》之诗,所言皆是西周,然而,亘古不变之理寓焉:人有仁心,然后能行仁政;隆德至于圣,然后能得天之命;承担天命而成就功德,然后能“明明德于天下”;虽居王者之位而德衰,则失去民心;失去民心,则王朝衰败。老生常谈人多厌,司空见惯有若无。

二、请先阅读诗序与原文三遍(建议背诵):

诗序:《鹿鸣》,燕(音宴)群臣嘉宾也。既饮食(音印四)之,又实币帛筐篚(音匪),以将(音江)其厚意,然后忠臣嘉宾,得尽其心矣。

第一章:呦呦(音优)鹿鸣,食(音时)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吹笙鼓簧,承筐是将(音江)。人之好(音浩)我,示我周行(音航)。

第二章: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。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视民不恌【同佻,音条一声】,君子是则是傚【同效,音孝】。我有旨(音止)酒,嘉宾式燕以敖(音熬)。

第三章:呦呦鹿鸣,食野之芩(音秦)。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。鼓瑟鼓琴,和乐(音合勒)且湛(音丹)。我有旨酒,以燕乐(音勒)嘉宾之心。

三、《鹿鸣》题解:

《诗经》有“四始”,《关雎》为《国风》之始,《鹿鸣》为《小雅》之始,《文王》为《大雅》之始,《清庙》为“三颂”之始。《关雎》总括“修齐治平”,可谓《国风》之始,而又通贯“风雅颂”;《小雅》既是《小雅》之始,亦可通贯“二雅”。

欲知《鹿鸣》为何可以通贯“二雅”,须知“鹿鸣”之义。《毛诗诂训传》(下称《毛传》)注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曰:“苹,蓱(音平)也。鹿得蓱,呦呦然鸣而相呼,恳诚发乎中。以兴嘉乐宾客,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。”此是解诗句之解,非诗题之解。

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其中之“鹿”,乃是生于郊野之鹿;诗题之“鹿”,则可泛指天下之“鹿”。庶民,犹如郊野之鹿;朝臣,犹如朝廷之鹿。王者,既受命于天,则必敬以保民;王者保民,必选贤任贤而后可,非凭一己之德能也。

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其中之“鸣”,乃是“鹿”既得“苹”以为食,而后有“呦呦”之“鸣”;若不得其食,则必有“凄凄”之“鸣”矣。郊野之“鹿”何以得其食?并非王者所赐,而是天地所生,王者逆天则生灾荒而使之不得食,是故,王者不可不敬天也。

朝廷之“鹿”何以得食?亦非王者所赐,而是自得。朝廷之“鹿”,犹言朝廷之“臣”也;朝臣之食,爵位俸禄也。贤者之爵位俸禄,非王者所赏赐,而是贤者应得之“人爵”,然而,贤者是否能得“人爵”,却在于王者是否选贤任贤。

孟子曰:“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。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。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。古之人,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。今之人,修其天爵以要(音腰)人爵。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,则惑之甚者也,终亦必亡而已矣。”此可借以解“鹿鸣”之义。

修德而至于有“王之德”,是“修其天爵”;由此而得居于“王之位”,是“人爵从之”。虽居于“王之位”,而不“修其天爵”,则难以承担“天之所命”;人有“修其天爵”者,身居王位而不能使“人爵从之”,亦难以承担“天之所命”。

是故,帝尧告于帝舜,帝舜告于禹王,皆曰:“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!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”进而言之,“鹿”者,万物之一也;“天下”者,人与万物之所共存也;王者之责,非惟保民,且须爱物,然后能“天下太平”。故曰:“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”

四、《诗序》讲解:

《诗序》曰:“《鹿鸣》,燕(音宴)群臣嘉宾也。既饮食(音印四)之,又实币帛筐篚(音匪),以将(音江)其厚意,然后忠臣嘉宾,得尽其心矣。”此所谓“燕”,固然有“宴”之义,然而,于“宴会”之外,更有“欢快畅饮、畅所欲言”之义。

“群臣”者,既已在朝之臣也;“嘉宾”者,兼言“群臣”以及其馀宾客也。诗中惟言“嘉宾”而不言“群臣”,何也?以“君臣”而言,则谓之“群臣”;若非朝廷之臣,则不在“群臣”之列;以“宾主”而言,则“群臣”与所宴请者皆谓之“嘉宾”。

“宾主”之中谁为“主”?身居王位者也。一家之人,无所谓“宾主”之分;此所谓“宾主”,是王者之家为“主”,而群臣及所宴请者之家为“宾”,是王者与宾客并列,是以礼而善待宾客也。“嘉宾”之可“嘉”,以其德之美也,非以其功也。

谓之“嘉宾”,则既以礼善待群臣,亦以礼善待非臣之贤德之士也。群臣可嘉,以其贤德;贤德之士可嘉,亦以其贤德。群贤毕至者,是王者与嘉宾共遵道义而相辅成仁也,是同心同德也。如此,则庶民可安矣,王业可成矣。

王者之宴嘉宾,必诚必敬。非惟有酒可饮,有饭菜可食,且充实礼品、布帛于筐篚而赠嘉宾,此即“既饮食之,又实币帛筐篚”之义。“将”者,含有“诚心褒奖”之义焉。嘉宾既有醇厚之意,而王者诚心褒奖之,是“奖善”之义,而非“赏功”也。

“然后忠臣嘉宾,得尽其心矣”,意谓王者既能如此,则天下自然归心、庶民自然归往,此可由“然后”二字知之。倘若先存“使天下归心、使庶民归往”之意,则非“至诚至善”,反而是“收买人心”、“饵钓人心”,非王者之正道也。

【今晚发布完毕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249讲: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(二)(2017.11.05)

下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234《宪问》048(2020.02.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