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《诗经》第326讲:《小雅·沔(音免)水》(2019.07.14)(一)
发布日期:2020-08-05   点击:

《诗经》三二六:《小雅·沔(音免)水》(2019.07.14(一)

【说明】宗来自学,此文自成,群主邀请,故发群中。今学诗经,回归正统;依据毛传,参照五经。不事创新,但求中正;不抑不扬,不作赏评。诗以言志,习必躬行;学而习之,修齐治平。扣扣微信,三百二十;时久字多,需静需恒。周二论语,周日诗经。

一、建议先读诗序及诗文三遍以上:

诗序:《沔水》,规宣王也。

第一章:沔彼流水朝宗于海(音欲)彼飞隼(音损)(音在)飞载止(音接)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

第二章:沔彼流水其流汤汤(音伤)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(音航)心之忧矣不可弭(音米)

第三章:鴥彼飞隼(音帅)彼中陵民之讹(音额)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(音星)

二、题解:

【1】中华大地,有名为沔水之水,发源于今之陕西境内,汇集多水而入江,由江而入海,其名于夏禹之时已然有之。然而,《毛诗诂训传(毛传)》以及《毛诗郑玄笺(郑笺)》、《毛诗正义》皆不言是某水之名,盖此诗不取“沔水”之名,但取“沔水”之义也。

《康熙字典》皆“沔”曰:“水流滿也。”此解取自《毛传》注。“水流”者,活水也,死水不计焉。“满”者,其水流充盈丰沛而无溢也。然则,“水流”何以能“满”?一者,汇聚众流可满;再者,有阻能蓄可满;三者,天雨地泉可满。

《说文解字》谓之“从水,丏(音免)声”,且曰:“丏,不见也。象壅蔽之形。”“丏”何以谓之“不见”?或人或物,其上、左、右三方皆有遮蔽而可以护之之象也,具言之,是射箭之时用以容人而避箭之处,或谓之避箭之矮墙。于水流言之,则如堤如坝。

“水流满”则不滞不涸,且能灌溉滋润两岸之谷物、草木。然而,水能流,水能满,犹须“有所朝宗”。何谓“朝宗”?小水入于大水也,大水归于海也;进而水下而成泉源也,水上而成云雨也。水“有所朝宗”,然后能永恒不绝、循环往复也。

【2】《诗经》之《小雅》,载“王者之道”者也。王者与“沔水”有何关联?以此而言“治国、平天下之道”也。据《礼记·大学》,“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”,“国治而后天下平”;再据《论语》“居所星拱”、《春秋》“王鲁”之旨,“治国”为其要。

先儒有解“治”者曰:“治,水平也。”何谓“水平”?使水得以平静流动而无滞无竭也。由此而言,“沔水”可谓“言治道者”。“沔”字“从水”,《沔水》明著“水”之象,欲“治水”者,必先知水之性、明水之道,进而顺之应之,而非任之堵之。

孟子曰:“所恶于智者,为其凿也。如智者,若禹之行水也,则无恶于智矣。禹之行水也,行其所无事也。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,则智亦大矣。”欲“治国”者如“治水”,使国人身心安宁,须知“人性”而顺应之;使国事有条不紊,须知“礼义”而教化之。

“治水”必先“有水”,进而至于“水满”;“治民”必先“有民”,进而至于“民庶”。汇聚水流而可以水满,水流何以能汇聚于此?水就下且就湿,王者谦卑而居下、心广德厚,然后可以天下之民归之而汇聚于此矣。使水逆行则难久难大,人自高自私则民难聚。

水流遇阻则蓄积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治国平天下,亦非一帆风顺之事,正如《易》之所言“无平不陂”,然而亦有“无往不复”之言。水有其性其道,亦有其路。有堤有坝,非堵其路也,乃成其势、防其滥也。设若有外物堵截,水虽暂止而其势益大,王者治民亦然。

水流归海为朝宗,王者合和则协和万邦。“天子”虽为政于一国,但必心怀天下、造福苍生。江河之水,若只是润泽一方则是自滞自私,与“天子”之名不配,与“王位”尤为不配。水下为泉源,中而润泽万物,上为云雨,王者通天地人,然后能趋于“天下太平”。

今日所学内容,已贴发完毕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《诗经》第327讲:《小雅·沔(音免)水》(2019.07.21)(二)

下一条:《诗经》第325讲:《小雅·庭燎(音聊)》(2019.07.07)(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