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《论语》讲座稿253《卫灵公》019(2020.07.14)
发布日期:2020-09-09   点击:

《论语》讲座稿253《卫灵公》019(2020.07.14

【学友好!济南大学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QQ群微信群共计385个。各群皆由本人撰文贴发,因群数众多,故一次贴发完毕。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宗来自学所撰;无意于传播,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而来。若有垂询,随时可给我留言待答,不聊天,不辩论。以往文稿均在QQ空间日志,可任凭浏览转帖。周二论语,周日诗经。】

{15.15子曰:“躬自厚而薄责於人,则远怨矣。”}

【1】躬,或作躳,二者之中,躳为正字,躬为俗字。仓颉造字,义正且深;既行于世,人或不解,而浅俗者改之,俗字生焉。俗字之所以谓之俗,在于以意代义、简化字形。以意代义则合民意,简化字形则世俗喜好,故而俗字易取代正字而盛行。

躳为会意字。何以从身?人身有正心善性主导则人道立。何以从吕?吕为脊骨之象,人身有脊骨则可立可行;人身有骨气则人事能行。人道之立,在于人之自立其心性;人身之立于行,在于人之自身脊骨无损伤;人事之行,在于自身之行正气充。

躬字取代躳字,则“从吕之义”尽失,而“从弓之意”代之。躬为会意兼形声之字,从会意而言,可谓“从弓身”;从形声而言,则可谓“弓亦声”。然则,何谓“弓身”?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弓身者、曲之会意也。”如此,则“从身从吕之义”尽皆失之矣。

屈曲其身而做事,做事亦必屈曲其身,此所谓“事必躬亲”之意,而无“诚意、正心、修身”之义焉。然而,后世经典虽以躬字取代躳字,读经典而学道者不可不知正字之义,否则,即如见云蔽之日月而以为是日月之真相。

【2】夫子曰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,未言君子、小人,则人人皆宜如此也。“躬自厚”者,既已生而为人者,非惟既得人身,而人之本心、本性、脊骨、气息皆已与其身为一体,正其心,养其性,健其骨,养浩然之气,此即“自厚”之道途也。

夫子有言“古之学者为己”,所谓“为己之学”,修养其己之心、性、身、气,以登君子、贤人、圣人之境界,而足以身修、家齐、国治、天下平也。此所谓“躬自厚”,亦此之谓也。大地德厚而能载物,人之德厚则足以知人。

薄责于人者,何谓也?无德者不足以论之矣;德不足者,则往往不责难于己而责难于人,或推卸责任,或归咎于人,乃至诬蔑他人,于其自身则文过饰非、巧言诡辩;如此之人,若有“薄责于人”之心,则或尚可救药,而“躬自厚”方为固本培元之法。

德之大者,无意于“薄责于人”而自能如此。“有容乃大”之有容,非谓橐囊之大,而是其仁足以悯人,其智足以知人。仁足以悯人,则泛爱众而无所弃;智足以知人,则于人之贤愚皆从容应对之。朕躬有罪而无及万方,万方有罪而罪在朕躬,德厚而无责于人也。

【3】“远怨”者,朱子解为“人不得而怨之”,此解非有错,而是不全。“怨”者,有自怨,有怨人,有人怨,惟有能远此三者,而后可谓“远怨”。“远”字之义,亦当深究审辨之。有不避而无怨,有决意而免怨,有刻意而逃怨。

“远怨”之道,在于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”。“怨”,心中自以为有委曲所致者也。自以为不如己意,且以为谥自身所致,是为自怨。自怨与自愧不同,自怨为有所求而其果未如其意,自愧为德能不足而自责于己。然而,能自怨者,胜过怨人、人怨。

他人之心意言行不合我意,且以为皆由他人所致,是为怨人。遇人不淑,能怨人乎?用人不当,能怨人乎?文章诗词以及戏曲小说之作者,多有“怀才不遇”而“鸣不平”者,此亦怨人之类,且其所怨者,既怨人,亦怨世、怨天,是“人不知而愠”而“鸣不平”。

己之心意言行,或不如他人之意,或己之德能不足而致他人之怨,是谓之人怨。闻道之士,有勤而行之者,有若存若亡者,有大笑之者,是故,德至于圣贤君子境界,亦难免有人怨之,不必有意远之;置若德能不足所致之人怨,虽欲远避逃遁亦所不能。

“躬自厚”,忠也,自强不息之道也;“薄责于人”,恕也,厚德载物之道也。如此而尽己之心性气力矣,则不必自怨;德之厚大者,惟义所在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是故但闻有“怀才不遇”之怨叹,未闻“怀德不遇”之怨叹;人所不解、误解、诬蔑,何惧人怨?

【学不在多,而在思而躬行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必答以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,敬请告知,宗来愿意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254《卫灵公》020(2020.07.21)

下一条:《论语》讲座稿252《卫灵公》018(2020.07.0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