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方向带头人宋洪民教授,在《现代语文》2022年第1期发表学术论文,《从山东方言文献看明清官话与方言词汇的义域差异——兼谈官话方言内部词义系统的差异问题》。
论文指出,在山东方言文献研究中,“急自”等词的解释似乎不尽如人意,这主要是由不同方言间词汇语义系统的差异造成的,而词汇语义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词语义位义域上的差异。以活的方言来印证文献,初步证明了山东方言中的“急自”,无论古今都比普通话中的“本来”的义域要窄得多,其语义组合或句法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,相应地,其聚合义场的构成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。对一些义位义域存在差异的词语,应该“依句辨词”,只有从其语义组合关系中去理解、分析,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同时,官话方言内部的词义系统的差异也应引起注意。貌似相同的官话方言其实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小,与此相应地,山东方言中用词汇手段来表现的意义范畴,在普通话中却要用句法层面的手段来完成。
【作者简介】
宋洪民,男,1973年1月生,山东省沾化县人。200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,获文学硕士学位;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,获文学博士学位;2008年9月-2010年6月,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05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,2013年12月晋升为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为8188www威尼斯三级教授,龙山学者特聘专家,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负责人,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。中国音韵学会理事,中国训诂学会会员,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会员,山东语言学会常务理事。主要从事八思巴字文献与汉语音韵学研究。
近年来,主持和参与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。现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“《蒙古字韵》的语音系统及其与金元韵书韵图的关系研究”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“《蒙古秘史》译音汉字与《蒙古字韵》比较研究”;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元代汉语音系研究:基于八思巴字文献资料”和“元代八思巴字的推行情况及其与汉语韵书的相互影响研究”2项,结项鉴定为优秀;主持并完成国家博士后项目“八思巴字实际应用文献与《蒙古字韵》对比研究”。2011年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(《也谈“名而动”结构》,《中国语文》2009年第2期);2020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(《八思巴字资料与〈蒙古字韵〉》,商务印书馆2017年)。代表性论著有《八思巴字资料与〈蒙古字韵〉》,商务印书馆2017年;《金元词用韵与〈中原音韵>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;《元代蒙汉语言接触在喉音声母和复元音韵母上的表现-论蒙语音系对<蒙古字韵>标音体系的影响》,《中国语文》2017年第2期;《也谈“名而动”结构》,《中国语文》2009年第2期;《等韵门法所涉等第对立对<蒙古字韵>标音的影响》,《语言学论丛》56辑,2017年12月);《八思巴字拼写系统中的“影、疑、喻”三母》,《民族语文》2013年1期;《从八思巴字文献材料看〈蒙古字韵〉的性质与地位》,《语文研究》2014年4期;《近代语音史上轻唇化音变的纠葛与《蒙古字韵》中的“明、微”声母》,《语言研究》2020年第4期;《关于八思巴字官印“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照磨所印”》,《敦煌研究》2020年第1期;《〈蒙古字韵〉中“麾”小韵系的标音之误》,《古汉语研究》2021年第2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