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大学中庸说解(三)
发布日期:2011-04-04   点击:

原文:

自天子以至於庶人(1)壹是皆以修身为本(2)其本乱而末治者(3)否矣(4)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(5),未之有也

注释:

(1) 天子:国家的最高执政者,效法天道治理国家的人。庶(shu4)人:没有官爵的人,平民百姓。

(2) 壹是:都是这样。

(3) 本乱:根本事情混乱,根本问题是指修身。末治:达到很好的治理结果,末是指治政。

(4) 否(fou3):不可能。

(5) 所厚者薄(bo2):对应该重视的重视了却最后被轻视。

(6) 未之有:即“未有之”,没有这样的事情。

译文:

从地位最高的天子到普通百姓,全都要这样把修身作为最根本的事情。那种根本事情处理不好却要最终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结果,是不可能的。那种对应该重视的事情已经重视了结果却又被人轻视,那种对本来应该重视的事情不重视结果却能被人重视,是不可能有的。

说解:

这是对“三纲”、“八目”的总结归纳,强调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百姓,在这个方面是完全一样的,也就是都必须把修身作为根本。平民百姓人人能够修身,则必然天下太平安定,可以有资格成为执政者;执政者能够修身,则能“明明德”、“亲民”而至于“至善”的境界,不修身则无执政资格。

任何植物要生长得茂盛而且长久,都需要把根扎得深一些,并且要尽量伸展开来;所有的人,不论是贵为最高执政者还是一个平民百姓,个人的修养都像植物的根一样是最重要的。不知修身的人,做人做事做不好;不知修身的执政者,不可能把所治理的地方治理好。能够注重自我修养的人,在有机会的时候才有资格从政,所以,执政者要注意选拔举荐这样的人来从政;能够注重自我修养的执政者,才能达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的效果,才能使民心自然归往,从而把所治理的地方治理到最好的程度。可是,从根本上做起,见效往往比较慢,所以,急功近利的人总是不重视根本,甚至会本末倒置。这是我们所必须注意的。

从重视自我的修身,然后推及到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最应该重视的是修身,当我们把修身问题切实重视起来之后,才能使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达到最好的效果,已经重视了修身,结果却不能使家齐、国治、天下平,只能说对修身重视得不够,或者是方法不当;没有重视修身,却想要达到家齐、国治、天下平的结果,那是不可能有的事情。我们总是想用简便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,或者是用名利去诱惑人,或者是用武力去胁迫人,却不重视自身的修养,即使他人能够一时服从,也终究埋下了严重的隐患,不可不慎。

原文:

此谓知本(1),此谓知之至也

注释:

(1) 知本:知道根本问题在哪里。(2)知之至: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。

译文:

能知道从修身做起,这叫做能知道根本,这是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。

说解:

儒学所重视的,就是培养君子品德,进而成政治国。君子品德修养,是达到“内圣”境界的前提,同时,也是达到“外王”境界的基础。个人不修身,不能成为君子,也就只能混迹于小人之中,只能在利欲之中沉浮飘荡,不知道究竟为何而生存,不知道究竟何为道义。执政者不修身,就不能自明本性,谈不上“止于至善”,只能用名利诱惑、武力强迫或者阴谋欺骗的方式管理政事,等到危害到百姓又危害到自己的时候,却已后悔莫及。《大学》前面说过:“知止而後有定;定而後能静;静而後能安;安而後能虑;虑而後能得。”任何人不修身,都难以做到“知止”、“顶”、“静”、“安”、“虑”、“得”,所以说修身是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。

(责任编辑:杨霞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西文化析论之一

下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中西文化析论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