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风采

【云尘子专栏】大学中庸说解(十四)
发布日期:2011-11-13   点击:

原文:

所恶于上(1),毋以使下(2);所恶于下,毋以事上(3)。所恶于前,毋以先后(4);所恶于后,毋以从前(5)。所恶于右,毋以交于左(6);所恶于左,毋以交于右。此之谓絜矩之道。

注释:

(1)所恶(wu4):令人厌恶的做法。于:从。上:在上位的人。(2)毋(wu2):不要。以:用来。使:使用,应用。下:在下位的人。(3)事:侍奉、对待。(4)先后:再去影响以后。(5)从前:追随以前的。(6)交:交互,传递。

译文:

令人厌恶的做法来自上位,就不要用来使在下位的人身上;令人厌恶的做法来自下位,就不要用来再去施用于在上位的人身上。令人厌恶的做法是在以前就有的,就不要用来再去影响以后;令人厌恶的做法是在后来就明白了的,就不要用来再去追随以前的做法。令人厌恶的做法来自于右面的人,就不要再传递给左面的人;令人厌恶的做法来自于左面的人,就不要再传递给右面的人。这就是君子的规矩标准的落实方法。

说解:

古今中外,只要是没有受到名利及外物的左右,所有的人心就都是一样的,因此,推己及人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。从人的本心本性来说,任何人都知道自己厌恶什么,但是,在私心私利的遮蔽了本心本性之后,我们也就非常容易把本来自己所厌恶的做法又转嫁给别人了,因此,我们也就远离了君子之道。

君子要起到表率、示范的作用,不能不从自己做起。孔子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我们自己本来就厌恶的做法,当然就不能再使它蔓延、扩大,再去使别人厌恶。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“位”上,这个“位”可以是时间上的,也可以是空间上的;可以是家庭中的,也可以是政治、社会上的。只要有了这个“位”,便有上下之分、前后之别,而且所有的上下前后都是相对而言,而不是固定不变的。君子修养的关键,就在于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。

我们厌恶欺骗行为,难道我们还应该再去欺骗别人吗?我们厌恶不忠不孝,难道我们还应该用不忠不孝之心去对待别人吗?我们厌恶贪污腐败,难道我们还应该贪污腐败吗?我们厌恶严刑峻法,难道我们还应该倡导严刑峻法吗?我们厌恶某些做法,就不应该再把这些做法施用于任何他人,能够这样去修养、去作为,才能符合君子的规矩,才能起到表率、示范的作用。

原文:

《诗》 云(1):“乐只君子(2),民之父母。”民之所好好之(3),民之所恶恶之(4),此之谓民之父母。《诗》云(5):“节彼南山(6),维石岩岩(7)。赫赫师尹(8),民具尔瞻(9)。”有国者不可以不慎(10),辟则为天下僇矣(11)。《诗》云(12):“殷之未丧师(13),克配上帝(14)。仪监于殷(15),峻命不易(16)。”道得众则得国(17),失众则失国。

注释:

(1)诗:指 小雅·南有嘉鱼之什·南山有台 。(2)乐(le3):和蔼快乐。只:助词。(3)好(hao4):爱好。(4)恶(wu4):厌恶。(5)诗:指 小雅·节南山之什·节南山 。(6)节:高峻、雄伟的样子。彼:那。(7)维:助词。岩岩:险峻巍峨的样子。(8)赫赫(he4):权势显赫的样子。师尹:担任太师之职的尹氏。(9)具:同“俱”,都。尔瞻:即“瞻尔”,注视你。(11)有国者:掌握国家命运的执政者。(10)辟(pi4):通“僻”,偏心、偏僻。为(wei2)天下僇(lu4):被天下人推翻。僇,通“戮”。(12)诗:指 大雅·文王之什·文王 。(13)殷:指周朝之前的殷商朝代。未丧(sang4)师:没有失去众人之心的时候。(14)克:能。配上帝:德行与上天之道相配合。(15)仪:通“宜”,应该。监(jian4):通“鉴”,作为借鉴。(16)峻命:令人敬畏的天命。易:容易。(17)道:说。

译文:

《诗经》中说:“和乐之君子,民众之父母。”对民众所喜好的东西也能喜好,对民众所厌恶的东西也厌恶,这就叫做民众之父母。《诗经》中说:“雄伟高峻有南山,险峻巍峨人仰观。权势显赫太师尹,全民注目非等闲。”掌握国家命运的人不能不谨慎小心,一旦偏心就会被天下人推翻。《诗经》中说:“当初殷商未败时,其德能够配上帝。诚宜以殷为借鉴,获得天命不容易。”这就是说,获得民众之心就可以得到国家,失去民众之心就会失去国家。

说解:

这里又三次引用《诗经》中的句子,说明执政者如何才能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,从而使天下稳定和平。最关键的是得到民心,但是,得到民心不能靠功利诱惑,不能靠武力胁迫,更不能用计谋欺骗,只能从自己做起。

首先,执政者必须拥有父母对待儿女一样的仁慈之心,这种仁慈之心还不能有私心、偏心。合乎要求的父母,不会因为儿女的美丑、贫富、贤不肖而抛弃、偏爱,执政者对于民众也要有宽恕之心。但是,是不是说民众喜欢什么,执政者就无原则地也去喜欢呢?是不是说民众厌恶什么,执政者也无原则地去厌恶呢?不能。民众一时所喜欢的,或者一时所厌恶的,并非就是符合道义的,因为这种喜欢或厌恶是表面现象,执政者所要顺应的是民众的本心本性。执政者既要照顾民众的爱好与厌恶之情,又要注意平时的引导,更要注意坚持道义。

其次,执政者的以身作则、自我端正,是非常重要的。执政者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,因为他们身在最高位,上行则下效。表面看来,好像最高执政者是在正立的三角形的最上面,似乎很稳定,但是,执政者又只能自己永远立于倒立三角形的最下面。在这个倒立的三角形之中,最下面的那一点便是最高执政者,他自己如果有一点偏颇,轻则使整个三角形摇晃,重则使这个三角形完全歪倒。一般的执政者,虽然不是在全国这个三角形上,但是,三角形无论大小,都是三角形,其道理也是如此。所以,执政者不能不谨慎小心。

其三,执政者必须遵守天道,必须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。当初殷商没有失去民心的时候,也就是符合天道的时候。天道与民众的本心本性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同。所以,执政者坚持道义,也就必须顺应民众的本心本性。同时,大道包括三个方面,一个是天道,一个是地道,一个是人道。虽然说人道效法天地之道,但是,人的因素却也是不可忽视的。人类的历史事件当然会有违背天地之道的时候,但是,人类的历史却又在大道之中,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:“何莫由斯道?”《大学》开头就说要“格物”,历史事件、历史进程也是“物”,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感悟,发现古今成败之道,然后对此加以借鉴,便可以少犯许多错误,可以少走许多弯路。社会总是纷繁复杂的,执政者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,只要稍微一疏忽,就会违背天地之道,所以,更不能掉以轻心。

(责任编辑:葛玉玺)

上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大学中庸说解(十五)

下一条:【云尘子专栏】大学中庸说解(十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