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
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55:齐家章解(十三)(2014.06.10)
发布日期:2020-05-22   点击:

各位群友,晚上好!从今天起,本讲座增加“孔子学院分群”,正式添加“华夏民族文化学习”群,按要求退出在“竹韵墨语”群的讲座。

【特别说明】愿意一起学经典的,可以随意转帖、转播到任何空间、任何QQ群;不想继续一起学习的,请贵群管理员跟我说一声,下次就停止贵群《诗经》和《大学》讲座。

上次我们学习的是《大学》中“一人贪戾(利),一国作乱”的“一人贪戾”四个字,还有“其机如此”没有学习。

我们上次列出了如下三个小标题:

【9】仁让之兴赖众人,春风吹来万象新。须知欲速则不达,阳积至三便是春。

【10】说文用起解兴作,三字之义有同异。虽然都有起始义,作重创造且有意。

【11】疾是外伤病内伤,作乱内外同时伤。治疗已病不如防,莫待疾病入膏肓。

今晚我们继续讲这一段中的“其机如此”四个字,仍按以上顺序列出小标题。

【12】仁则万物无不生,礼则万物无不成。春生夏长如仁让,阳之正气得盛行。

在“其机如此”四个字中,“其”字所指的是:“一家仁,一国兴仁;一家让,一国兴让;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。”

“仁”与“让”是什么关系?“仁让”都是“阳”之正气。“仁”犹如春季之阳气,使万物发芽、生长;“让”犹如夏季之阳气,使万物伸展、成长。

从春夏秋冬四季来说,“仁让”所对应的是其中的“春夏”,是生机“发展”之时。从“仁”到“让”,犹如从春道夏,因此,有“仁”则必然有“让”。

“恻隐之心”是“仁”之本,“仁”是“恻隐之心”的完善。“恻隐之心”是什么心?是不忍看到任何人受到任何伤害的那个心,由此进一步而成为不忍伤害任何人的那个心。

“不忍”是发自内心的,“不敢”是迫于外力的。君子的修养,在于“不忍”;小人有所不为,是因为“不敢”。

“让”是“辞让之心”的呈现,“礼”是“辞让之心”的完善。“辞让之心”是什么心?是无私无欲之心,是知廉知耻之心,是兼善兼济之心。

君子根本不把功名利禄、权力地位看做私有之物,因此,得之不以为喜,失之不以为忧,更不会有一点多得之心,而唯恐有人不能得到其所应得之物。

人们常说:“钱财乃是身外之物。”其实,岂止钱财,功名利禄、权力地位无不是身外之物。如果再进一步说,即使是“身”,又是干什么用的呢?

合道之性是善性,合性之心是善心,身行善事是善人。身之所行,能以善心为纲,以此去“亲民”,始终“止于至善”,至于无时、无处、无人、无事不善,才不愧人生。

所以说,人之身,应当是由人之心性支配的,一旦违背人之心性,也就意味着成了徒具人形的禽兽,至少可谓枉来人间走一回。

“仁者,人也。”生而为人,却不立志于仁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相当于不想让自己的一生区别于禽兽的一生。

“让”与“争”相对。君子无所争。为什么君子无所争?因为学习君子之道,也就是学习如何使自己的一生区别于禽兽的一生。

“争”是禽兽的行为,亦即“优胜劣汰”、“弱肉强食”、“落后就要挨打”。人与人之间则恰恰相反,要“扶危救困”、“以强助弱”,“以中养不中,以才养不才”。

春季是使万物无不生,“仁”便是使人人、万物无不生之“德”;夏季是使万物无不成,“让”便是使人人、万物无不成之“德”。

万物无不生,则天下生机盎然;人人无不生,则天下和平。这个比较好理解,人人无不成、万物无不成,却不是很好理解。

以冬小麦为例来说,春季到来,无不生长;夏季到来,则要长成。长成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结出颗粒饱满的麦穗。

当初播种在土地之中的是一颗麦粒,如今则成为一个麦穗,这就是“成”。麦穗既成,然后可以有再次播种的种子,有人可以食用的口粮,甚至鸟、虫、鼠等等也可以吃。

士君子能从“恻隐之心”而成“仁”、从“辞让之心”而成“礼”,身在庶人之位则可谓“齐家”之始;身在大夫之位则可谓“治国”之始;

身在国君之位则可谓“平天下”之始。以“仁让”来“治国”,其实也就是孔子所说的:“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
【13】四季循环有正气,贪心必然生戾气。非惟人类受其害,天地人间皆无益。

刚才我们说,“仁让”犹如春夏,是阳之正气流行,那么,能不能说秋冬就是阳之邪气呢?能不能说阴气就是邪气呢?不能。

因为“阴阳”不是“对立统一”关系,而是“和而不同”关系。请看太极图之中的阴阳,谁是第一谁是第二?谁是主谁是从?谁决定谁?

在君臣同心同德的时候,朝廷无对立,而且国泰民安;在夫妇同心同德的时候,夫妇无对立,而且家和万事兴。

一年之中,有春夏就必然有秋冬,而且必须有秋冬;好比一天之中,有白昼就必然、必须有黑夜;好比人的生命,有新生就必然、必须有死亡。

春夏两季,万物生长,是阳气发挥主要作用、阴气休歇孕育的时候;秋冬两季,万物敛藏,是阴气发挥主要作用、阳气休歇孕育的时候。

无论是阳气还是阴气,早来、迟到都不是正气,太强、太弱都不是正气,相诱、相迫都不是正气。“贪戾”就不是正气。

如果说从春夏之“生长”、“发展”到秋冬之“敛藏”是正道,那么,从“仁让”到“贪戾”则是从正道走上了邪道。

“仁让”与“贪戾”有什么关系?“仁”则不“贪”,“让”则不“戾”,因此,“仁让”是防止、防治“贪戾”之良方。

“贪戾”则无“仁让”。我们还是以冬小麦为例来说这个道理。从“仁让”的角度来说,麦子播种上了,结了果实了,既然是“人”种植的,当然应该由“人”来收获。

但是,“人”为了多得到一些收获,就用化肥为田地“揠苗助长”,就用除草剂、农药而恨不能杀死所有杂草、虫子、麻雀,这不就是“贪”吗?

扩大范围来说,秋季到来了,人们不仅想要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收获,还想要得到更多,甚至抢占、侵夺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就更是“贪”了。

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就千方百计缩短鸡鸭、鱼虾、猪羊的寿命,大肆搞“人工养殖”,甚至搞“转基因产品”,难道不是“贪”吗?

人类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奢侈欲望,疯狂开采本来属于天地人以及万物、属于千秋万代之人的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、稀土、地下水;

疯狂地侵占庄稼、草木生长的地方,大兴土木,建造城镇住房;侵犯野生动物生活栖息的深山老林,而大肆倡导所谓旅游,难道不是“贪”吗?

当然,因为人类那潜在的“良心”和“良知”还没有完全被泯灭,所以,人类不说自己的这种行为是“贪”,而是说“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”、“为人类谋福利”。

在此情况下,人类必然只顾“发展”,而不再注重“敛藏”。如果说还注重“敛藏”,那么,也是占为己有、藏为私有,而不是为了“再生”。

人类比较普遍地走上这条路,是最近几百年才开始的,用我的同道所说的一句话来说,这是一条“死而不生”的路。

一人之贪,必然侵犯他人;一家之贪,必然侵犯他家;一国之贪,必然侵犯他国。戾气由此而来,争夺由此而起,混乱由此而始,杀戮由此而作。

嬴政贪戾,一时涂炭多少生灵?想当初,西洋一人贪戾,东洋一人贪戾,世间平添无数战骨残疾,造成无数家破人亡。

因此,“贪戾”不是阴阳之正气,而是邪恶之气。“一人贪戾,一国作乱”,是不是说一旦这种邪气之气产生,就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?这就涉及到“机”字之义了。

【14】道有两条仁不仁,触动机关便开门。仁让踏上尧舜道,贪戾开启桀纣门。

王船山先生说:“机者发动之繇【由】,只是动于此而至于彼意,要非论其速不速也。……一人贪戾,则近而受之者家,远而受之者国,其必至而不差(岔),一也。”

意思是说,所谓“机”,是事情发生的根由,就像“机关”的按钮一样。当我们按下的按钮是“仁让”之时,就打开了通向“一国仁让”之门;

当我们按下的按钮时“贪戾”之时,就打开了通向“一国作乱”之门。从这个“门”到“兴仁让”、“作乱”究竟还有多远,不是这里要说的重点。

打开“仁让”之“门”以后,和打开“贪戾”之“门”以后,有什么不同呢?我们可以用《离骚》中的两句话来描述。

“彼尧、舜之耿介兮,既遵道而得路。”这一句是打开“仁让”之“门”以后的情况,尧舜耿介,遵循正道而畅通无阻。

《楚辞章句》说:“尧舜所以有光大圣明之称者,以循用天地之道,举贤任能,使得万事之正也。”可叹人们常常不相信天地之道事正道。

“何桀纣之猖披兮,夫唯捷径以窘步。”这一句是打开“贪戾”之“门”以后的情况,桀纣“猖披”以至于路越走越艰难危急。

《楚辞章句》说:“言桀纣愚惑,违背天道,施行惶遽,衣不及带,欲涉捷径,急疾为治,故身触陷阱,至于灭亡,以法戒君也。”

这段解释,很耐人寻味。桀纣“愚惑”吗?当初他们认为自己是最聪明、最明白的,问题在于“自作聪明”便是“大愚若智”,“自以为是”便是“大惑不解”。

桀纣要按下“贪戾”的按钮时,是被欲望所动,或者是不知何为天道,或者不信所谓天道,然后走上了“违背天道”之“路”。

“天道”是康庄大道,不用诱惑与威胁;“违背天道”之“路”,往往每个路口都有鲜花装饰,有诱人的情色,一旦人们走上此路,接踵而来的则是陷阱与威胁。

《论语》中说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人们为什么抵挡不住美言、令色的诱惑?因为人们的心性被耳目役使了。

一旦被诱惑而踏上“异端”之路,最初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“收获”,等遇到危险的时候,或者铤而走险,或者被迫硬闯。

桀纣走在“违背天道”的路上,遇到危险的时候,如果能毅然决然地回归正道,不是不行。但是,“既得利益”、侥幸心理,往往使他们不想回头。

身在危险之中,就急忙采取措施来解救自己。所谓“猖披”,就是急忙起身,穿上衣服,来不及把衣带扎束好。

当此之时,不想回头意味着不想用正道解决问题,而是要“走捷径”。什么“捷径”?不是旁门左道,就是歪门邪道。

或者用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”的方式,或者用“胆敢后退一步格杀勿论”的方式,或者用“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走一个”的方式。

总之,所有的旁门左道、歪门邪道,都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、“杀贫济富”、“南辕北辙”、“背道而驰”、“饮鸩止渴”的方式。

等到病入膏肓、无药可救的时候,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“幡然悔悟”,但是,后悔已迟;更可悲的则是“临死还要拉上垫背的”。

人们往往会说,我虽然不如尧舜那么善,但也不至于像桀纣那么恶。岂不知,“仁让”的机关一打开,便走上了尧舜之道,“贪戾”的机关一打开,便走上了桀纣之路。

孔子说过,治国之道只有两条,仁与不仁而已。“仁让”是一条“仁道”,亦即尧舜之道;“贪戾”则是“不仁”之道,亦即桀纣之道。

走上尧舜之道,纵然善不及尧舜,终究是“仁道”,是“济世救民”之道,而非“祸国殃民”、“虐民害物”之道;

走上桀纣之道,纵然恶不如桀纣,终究是“不仁”之道,不仅不可能“济世救民”,而且必然“祸国殃民”、“虐民害物”,不必等到祸殃危害成为现实。

《大学》三纲之首,是“明明德”;“八目”之初,是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”。谁来“明明德”?每一个“一人”而已。

明明德于一人则是修身,明明德于一家则是齐家,明明德于一国则是治国,明明德于天下则是平天下。因此,莫把“一人”只看作“君”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56:齐家章解(十四)(2014.06.17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:《大学》054:齐家章解(十二)(2014.06.03)